当前位置:

钢铁丝路正劲 霍尔果斯见证铁路开放力量

2025-11-12 11:40:12 编辑:拓

当2025年第8000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霍尔果斯铁路口岸,朝着波兰马拉舍维奇方向疾驰而去,这列满载日用百货与电子器件的钢铁长龙,不仅刷新了年度通行纪录,更比去年提前40天达成目标。日均27列以上的通行频次,700万吨的过货量,90条辐射18国46城的线路网络,让这座西北口岸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叙事中,霍尔果斯的班列轰鸣,正是中国铁路以硬实力搭建开放桥梁的生动诠释。

铁路的高效运转,是班列数量持续攀升的核心密码。曾经进口货物需要2至3天才能完成通关,如今在“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改革加持下,16小时内即可办结所有手续,降幅高达70%;属地出口货物作业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1小时,效率提升看得见摸得着。这背后,既有“铁路口岸+舱单管理系统+单一窗口”可视化监管体系的技术赋能,更有铁路工人深夜里的铁轨巡检、换装人员精准高效的对接操作。从第一个万列耗时54个月到如今效率倍增,霍尔果斯用铁路人的坚守与创新,让万里丝路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12天即可完成中欧穿越的时效,让中国制造出海更具竞争力。

线路网络的不断织密,彰显着铁路的开放格局。如今经霍尔果斯出境的班列,不仅承载着东部沿海的机电设备、电子产品,更带着新疆的番茄酱、小白杏等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货物品类已扩展至200余种。这些班列连接着全国26个省区市,将长三角的汽车零部件、珠三角的日用百货运往中亚欧洲,又把中亚的优质粮油、欧洲的汽车配件带回中国市场,形成双向流动的贸易生态。90条线路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铁路部门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务实之举,让霍尔果斯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边境口岸,而是辐射亚欧大陆的物流枢纽,真正实现了“东联西出、双向互济”的铁路发展战略。

民生温度的持续传递,让铁路发展更有质感。班列的繁荣直接带动新疆进出口贸易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国,上半年增幅更是达到26% 。退伍军人创办的物流公司借势壮大,从5人团队扩展至50人;口岸周边餐馆里,当地抓饭与俄罗斯列巴同台热销,见证着人流物流带来的生活变迁。对企业而言,铁路运输比海运更快、比空运更廉的优势,让资金周转更灵活;对消费者来说,通关效率的提升意味着进口商品更快上架,装修建材不用再久等。每一列班列的安全运行,都连着无数家庭的生计与期盼,这正是中国铁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在开放领域的生动实践。

8000列的纪录已然定格,钢铁丝路的征程仍在延伸。从累计超5万列的通行总量,到持续优化的通关流程,霍尔果斯的发展轨迹,印证着中国铁路在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升级上的不懈追求。今后的日子里,随着更多智慧化、集约化的铁路举措落地,这条连接亚欧的钢铁动脉必将更加畅通高效。在开放合作的时代浪潮中,霍尔果斯将继续以铁路为桥,让更多商品跨越山海、让更多民众共享机遇,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丝路共赢篇章。(侯利彬)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