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创立于 2016 年的餐饮集团,用 9 年时间构建起一个 "无厨师、无油烟" 的绿色餐饮帝国,旗下四大主力品牌如同四颗棋子,在快餐赛道上走出了差异化的生存哲学。
一、校园记忆里的 "堡状元"
2018 年诞生的 "堡状元",是高风餐饮最早的品牌试验田。创始人团队发现高校周边餐饮存在两大痛点:学生对口味稳定性的需求与传统小餐馆的品控波动。于是他们将厨房的标准化与校园场景结合,推出 堡状元 国风汉堡。
二、写字楼里的 "优米香"
针对白领市场,高风在 2019 年推出 "优米香" 猪脚饭。不同于传统外卖的塑料餐盒,品牌采用可降解竹纤维餐具,主打 "几分钟分钟出餐" 的快捷模式。在杭州滨江区的写字楼群,成为程序员们的 "能量套餐"。这种 "反标准化" 的标准化,恰恰击中了都市人对个性化用餐的需求。
三、社区厨房里的 "阿三哥小炒黄牛肉"
2024 年面世的 "阿三哥小炒黄牛肉" 品牌,瞄准社区家庭客群。不同于快餐的快节奏,门店设计采用原木色调,厨房开放可见。品牌独创的 "社区厨房" 模式,允许居民预定半成品食材,周末还会举办亲子烹饪课堂。这种 "餐饮 + 社交" 的复合业态,让 "阿三哥" 在逆势增长,单店复购率达 72%。
四、供应链背后的品牌密码
在南昌和合肥的两大食品工厂里,高风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品控体系。所有肉类供应商均为上市企业,蔬菜基地实施二维码溯源,连食用油都采用物理压榨工艺。这种 "偏执" 的品控理念。数据显示,集团 80% 的门店实现 48 小时原料周转,损耗率控制在 1.2% 以内,远超行业 5% 的平均水平。
五、藏在称呼里的企业文化
走进高风的任何一家门店,员工间互称 "师兄"" 师姐 ",这种源自初创期的称呼,保留着手艺人的温度。创始人始终强调:" 我们不是做快餐,而是传递家的味道。"在郑州的一家" 阿三哥小炒黄牛肉 "店里,墙上贴着顾客手写的便签:" 谢谢阿姨的小炒黄牛肉,吃出了妈妈的味道。" 这种情感联结,让高风的品牌矩阵不仅有标准化的骨架,更有温暖的血肉。
从第一家试点店,到横跨 11 省的餐饮集团,高风用四大品牌完成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的蜕变。当行业还在争论 "标准化是否扼杀烟火气" 时,他们早已将市井温度注入工业体系,用可复制的美味,诠释着中国快餐的另一种可能。正如其企业愿景所述:"让每个城市的角落,都有触手可及的安心味道。" 这种对 "味" 与 "质" 的双重坚守,或许正是高风餐饮品牌矩阵最核心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