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淡季突围中的服务创新密码

2025-03-20 14:50:31 编辑:拓

本网3月20日讯 春运大幕落下后的铁路客运淡季,深圳车站上演了一出逆势上扬的精彩戏码。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客流低谷期,却被深圳铁路人用创新思维转化为服务升级的黄金窗口期,交出了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转型答卷。

在深圳北站售票大厅,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银发旅客在"慢服务专窗"前从容办理业务,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手机购票,智能售票机旁循环播放着方言版操作指南。这些细节折射出服务理念的转变——当全行业都在推进"无纸化""智能化"时,深圳车站选择保留必要的人工窗口,用"数字反哺"策略弥合代际鸿沟。技术主管王工透露,他们特别开发了"一键求助"功能,旅客在任何自助设备遇到困难,30秒内必有工作人员响应。

市场开拓方面,深圳铁路走出候车室,把服务送到企业园区。龙华某科技公司的行政主管张女士发现,铁路营销团队不仅带着定制化的通勤票方案上门,还根据企业海外业务特点,打包推荐中欧班列货运服务。这种"客运+货运"的联动营销,让企业年度差旅成本降低了15%。在深圳大学城,学生群体惊喜地发现,返校季的"学生专列"不仅票价优惠,还提供行李直挂服务,真正实现了"从校门到车门"的无缝衔接。

社交媒体上的创意营销同样可圈可点。"乘着高铁看湾区"系列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破亿,镜头里列车长变身导游,带观众发现广深港高铁沿线的隐秘美景。更让网友津津乐道的是"车票盲盒"活动,花99元就可能抽中前往漠河的卧铺票,这种充满悬念的营销方式,让传统车票变成了年轻人追捧的社交货币。

这些创新举措背后,是深圳铁路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客运部李主任算过一笔账:通过淡季营销沉淀的常旅客,贡献了全年35%的复购率。更难得的是,这种主动出击的服务模式,正在重塑铁路系统的组织基因——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寻客,从单一运输到场景服务,从部门协作到生态共建。

展望未来,深圳铁路已着手布局"智慧出行生态圈"。通过与文旅部门的数据共享,即将推出"高铁+民宿"联票;联合商务局打造的会展专列,将实现"车上签约厅""移动会议室"等创新功能。这些探索不仅为淡季运营注入新动能,更在重新定义现代铁路服务的价值维度。

当其他车站还在讨论如何应对淡季时,深圳铁路已经将这个问题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契机。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不仅稳住了客流基本盘,更重要的是培育了面向未来的服务能力,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文/黄钰滔)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