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纺先锋团队首创了高电容性能的电极材料。

2025-03-24 16:32:06 编辑:拓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电纺先锋项目团队改进静电纺丝技术,首创了小直径,表面多孔的纤维状Fe/Zn-N-C电极材料,其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中展现了优异的电容性能和稳定性。

面对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各国政府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超级电容器行业的发展。基于此,电纺先锋项目团队潜心钻研,反复试验,设计出了高性能的新型超级电容器,从而解决了超级电容器成本高、储能容量小、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团队革新静电纺丝关键技术,改进制备方法,并在纺丝液中创造性地添加某化学成分,缩小材料的直径,进一步增大比表面积,形成多孔形貌,显著提高电容性能。最终,项目团队成功制备出比表面积1075.39 mg-1的Fe/Zn-N-C电极材料,其在1 A·g-1时的比电容高达332 F·g-1

团队成员进行静电纺丝过程图

              传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Fe-N-C时需要辅助手段实现原子分散,比如涂覆SiO2保护层,这增加了HF的清洗步骤,导致制备方法繁琐复杂。团队创新引入Zn源,有效防止Fe原子团聚,使工艺更简单,同时高温加热蒸发Zn形成多孔形貌,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储能量。团队选用碳基掺杂材料做电极,与铂、石墨烯等电极材料相比,成本大大降低。通过技术创新,团队研发出的低成本Fe/Zn-N-C电极材料呈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一箭双雕。

电极材料电容性能测试图

团队项目通过东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并不断推进,通过了山东省省级国内外科技查新,并查新出数个创新点。利用Fe/Zn-N-C电极材料,制作储能量大,稳定性好,充放电速度快的超级电容器组装在车顶,并装入锌空气电池,以方便进行连接充电,为公交车提供电能,提高能效。其还有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平滑输出与储能支持,为工业设备提供备用电源与额外功率,实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充放电等,能有效突破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困境,节能低碳,环境友好。

2032纽扣式对称超级电容器产品展示图

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市场的快速扩张,“降低成本,提高能效”是推动超级电容器的商业化进程的关键。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为超级电容器市场迎来新的机遇。电纺先锋项目团队充分发挥Fe/Zn-N-C电极材料的性能优势,助推解决能源问题,减少环境污染。团队指导老师表示,能源产品在实验室研发向市场应用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量产推广的潜能,激发可观的经济环保效益,以实现产品在未来节能环保型市场中的成功立足和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