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医科大学“万众‘医’心‘救’在身边”急救宣讲团深入全省11市筑牢急救科普网络

2025-04-02 11:14:30 编辑:拓

图1 宣讲团成员指导居民进行心肺复苏实操演练

自2024年7月15日起,河北医科大学“万众‘医’心‘救’在身边”急救宣讲团在河北省11个市全面展开急救科普宣讲活动。这支由50余名师生组成的省级重点实践团队,联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北省红十字协会等专业机构,通过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宣讲方式,将急救知识与技能送入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地,惠及数千名群众,获得广泛好评。

【创新形式,科普深入人心】

宣讲团打破传统单向宣讲模式,采用“知识讲座+模拟演练+宣传册学习”的多元形式。在邯郸市邯邢佳苑社区,团队成员通过情景剧生动还原心脏骤停、气道梗阻等紧急场景,配合专业医护人员的分步讲解,让居民们在“看”中掌握急救要领、配合“练”准确熟练应用。

图2 社区居民学习心肺复苏手法

此外,团队还设计互动问答、宣传册讲解等环节,多场宣讲共计发放原创急救手册2000余份,手册附有二维码链接教学视频,方便群众随时复习。沧州市某社区张阿姨表示:“以前觉得急救很难,现在跟着学生们一步步学,连我都能上手操作了!”

【科学调研,精准对接需求】

活动前期,团队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研了全省1334名居民,发现河北省急救普及率不足、AED使用率低等问题。结合数据,宣讲团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内容:面向学生侧重溺水处理,为社区老人培训跌倒急救,为企业职工普及心肺复苏技能。

图3 河北省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以学生侧重分析为例)

【首创“点线面”模式,构建长效网络】

团队提出“点线面”多维急救科普新模式:

-“点”:以宣讲团为核心,培养“种子选手”深入基层;

-“线”:连接医院、学校等需求单位,形成资源桥梁;

-“面”:整合政府、企业力量,推动全社会协同参与。

图4 急救科普网络构建框架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长远发展】

团队计划将VR模拟急救、智能APP等科技手段融入培训,并推动急救课程进校园、AED设备进社区。负责人侯佳妤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点线面’模式,让急救知识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每个角落,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图5 “万众‘医’心”团队在邯郸市宣讲后合影

截至目前,活动已开展50余场宣讲,获河北电视台专题报道及多封感谢信。未来,团队将继续扩大覆盖面,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扎根燕赵大地。(侯佳妤、管景琦、周烨)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