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铁路:既有快的效率,也有的慢的温情

2025-04-11 10:11:48 编辑:拓

近日,一篇名为《旧轨还乡》的作文引发热议。内蒙古女孩张潇冉笔下那趟"摇晃过二十五小时"的绿皮火车,勾起了无数人的集体记忆。在高铁已成为主流的今天,为何绿皮火车依然穿行于时代的轨道?答案或许就藏在铁轨的缝隙间,在每一张廉价车票里,更在普通人的生活褶皱中。

聚焦文中的绿皮火车。如果高铁彰显的是中国的速度,那么绿皮火车就是中国的“温度”。这趟Z282次列车,一趟从杭州起到终点包头的绿皮火车,它曾是进出草原钢城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农产品、劳动力转换为家庭花销、孩子学费的“致富专列”,是大山学子与世界对话的“移动学堂”,是游子近乡情怯的“精神港湾”。与其说我们怀念的不仅是那承载儿时旧梦的车厢,不如说是弥漫其中的乡音乡情——天南海北的畅谈,对未来的憧憬,对故土的眷恋,以及最质朴的人情味。

放眼现在的高铁时代。如果中国高铁代表着国家基建的成就,那绿皮车就是我国文明进步的体现。当京沪高铁实现4小时城市圈跨越时,云南的"苹果专列"正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将昭通果农的希望送向远方;当"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展示科技硬实力时,81对扶贫列车仍在西南腹地穿行,用站站停靠的耐心编织民生保障网。截至2020年末,在全国14.63万公里铁路网中,绿皮火车仍承担着三分之一的客货运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的中国既有领跑世界的350公里时速,也保留着站站停靠、票价亲民的温情选择。这种速度与温情的共生,正是中国铁路最动人的风景。

快有快的效率,慢有慢的情怀。当高铁列车与普速列车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上并行交汇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交通体系的完善,更是发展进程中的人文关怀。或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一味追求速度,而在于懂得在飞奔时也不忘为需要的人保留一张慢车票。(楚孟融)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