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川青铁路:铁轨上的民族团结“连心路”

2025-05-21 17:27:59 编辑:河青新闻网

当复兴号动车组穿越龙门山脉的云雾,这条蜿蜒于川西高原的“天堑云梯”,正以每小时160公里的时速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首条穿越民族聚居区的电气化铁路,川青铁路不仅打通了地理阻隔的“最后一公里”,更以钢轨为纽带,串起羌笛与酥油茶的对话,架起藏绣与川剧的桥梁,在雪域高原与成都平原之间编织出一幅多元共生的时代画卷。

文化交融,流动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川青铁路22个车站犹如镶嵌在民族走廊上的明珠,每个站房都是流动的文化展馆。茂县站地下通道的羌绣灯箱与松潘站的藏式唐卡交相辉映,安州站双语安全手册里的汉字与藏文相映成趣。当藏族阿妈的牦牛肉干通过直播走向全国,当羌族释比戏在高铁站文化角焕发新生,这条铁路已然成为没有围墙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期间,沿线非遗展销销售额同比激增40%,羌绣工艺品走俏背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深度共鸣。正如藏族工所说:“清危石的绳索能捆住碎石,文化的纽带却能拴住人心。”

经济动脉,山海相连的共富密码。

冷链专列的汽笛声,奏响了高原物产的“出山进行曲”。茂县脆李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7天,松潘松茸以航空+铁路联运直抵长三角餐桌,这条铁路让“藏在深闺”的地理标志产品变身致富密码。更值得关注的是“双向奔赴”的经济循环:成都川剧团的变脸脸谱走进阿坝州非遗展馆,绵阳科技城的工程师在羌寨民宿分享5G技术,要素流动冲破了地域壁垒。九寨沟景区游客量突破585万人次的数据背后,是“快旅慢游”模式下藏族家庭旅馆从季节性营业到全年爆满的蝶变,更是民族地区经济内生动能的觉醒。

精神纽带,钢轨浇筑的共同体意识。

在海拔落差3800米的施工线上,藏族工长带领汉羌团队攀爬70度陡坡的身影,诠释着“铁路安全不分民族”的朴素真理。当安州站职工用藏语引导八旬老人进站,当茂县维修基地将碉楼元素融入职工书屋,这些细节构筑起超越语言的精神共鸣。数据显示,全线35%职工来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同事共同编写的双语操作规范,既是安全生产手册,更是民族团结的实践教材。正如羌族老人扎西卓玛在直播间说的那句藏语谚语:“山高不过人的脚板,路远不过团结的心。”

从三星堆青铜神树到九寨沟钙华滩流,川青铁路串联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精神谱系。当动车组载着藏族大学生返乡创业,载着羌绣传承人走进都市学堂,这条“连心路”正以每天运送万人的流量,建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地。在雪山与平原的交汇处,钢铁巨龙奔腾向前,它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架起通往共同富裕的精神之桥——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最动人的民族团结叙事。(文/王志强)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