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悠扬的古老商道,如今响起中欧班列的嘹亮汽笛。两千年前,驼队丈量丝路;今日,“钢铁巨龙”驰骋亚欧黄金通道。2025年6月10日8时32分,一列编号75052的中欧班列满载山东制造的智能家电,从青岛胶州站鸣笛启程,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正式突破11万列大关。这趟列车穿越亚欧大陆,将17天后抵达欧洲腹地。自首趟班列启程至今,这条贯通东西的“钢铁丝路”已运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连续61个月单月开行数量保持在千列以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商贸传奇。
通道网络越来越密。中欧班列的覆盖范围日益广阔。从中国沿海到欧洲腹地,一张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正在亚欧大陆铺展延伸。目前,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西、中、东三条国内通道与北、中、南三线并行的境外通道网络,让“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运输格局日趋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让这张网络更加立体多元。在西方,拓展了经波罗的海、里海、黑海的国际海铁联运新径路;在东方,实现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沿海港口的无缝衔接。以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沿海港口为起点的图定中欧班列线路已达28条。六大口岸单日交接车能力达到184列,为班列高效通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货流动脉越来越畅。中欧班列的运输效能持续提升。从青岛胶州站驶出的第11万列班列上,55节车厢装载着1万多台智能家电,相当于一个集装箱装运近200台,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货柜”。这样的装载效率得益于技术革新:时速120公里中欧班列最大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已分别提高到55辆、3000吨。通关效率的提升同样令人瞩目。95306“数字口岸”系统的投用,让口岸站能提前办理海关手续;铁路“快通”模式的优化,使通关时间由半天缩短到30分钟以内,最快只需几分钟。全程时刻表班列的开行,更将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30%以上。货物品类日益丰富,成为观察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窗口。从最初单一的服装鞋帽,拓展到如今的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2024年,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已超过60%。中国制造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成功解决了铁路运输安全难题,正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世界。
发展活力越来越旺。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注入蓬勃生机。这条贯穿东西的钢铁动脉,不仅运送货物,更承载着发展机遇。在内蒙古,依托中欧班列连通了莫斯科、霍尔果斯等地的小麦、牛肉供应链,加速了当地葵花籽、脱水菜等农产品集散出口。二连浩特作为重要口岸城市,正实现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形成以铁路为骨干的跨境物流网络,吸引汽车配件、木材加工等产业集聚。贸易的繁荣带来民生的改善。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泰国榴莲走进中国百姓日常生活,波兰苹果、老挝香蕉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出现在中国市场。
欧洲的杜伊斯堡、罗兹、马德里等中欧班列主要到达城市积极改造基础设施,带动了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中欧班列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2025年5月开行的中国(西安)至中亚(阿拉木图)国际人文班列,串联起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文脉。陶瓷、茶叶、文艺演出道具等富有中国元素的商品搭乘班列走向世界,向全球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汽笛长鸣,班列飞驰。从青岛胶州站驶出的第11万列中欧班列,不仅承载着上万台智能家电,更承载着中国与亚欧各国共同发展的愿景。这条跨越山河的“钢铁丝路”,连接的不只是货物与市场,更是人心与机遇。当西班牙红酒与中国茶杯相遇,当荷兰奶酪飘香山东百姓餐桌,中欧班列已悄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陈曦)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