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6月12日讯 铁路老物件是中国铁路的历史见证,它镌刻了铁路的光辉发展历程,记载了无数铁路人的鲜活记忆,是铁路人极其珍贵的财富。
近年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深入挖掘铁路老物件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着力打造“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专题宣传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国铁集团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共和国印记·人民铁路为人民”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征集了一批“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遴选了一批“与共和国同行”铁路故事讲述人,精彩讲述中国故事铁路篇章。
在衡阳铁路老物件陈列馆的邮册里,两张特殊邮票揭开铁路起源之谜: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上,马匹牵引车厢在轨道上行驶。奥地利于1982年、匈牙利在2006年发行的邮票上,“马拉货车”的场景佐证了铁路发展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最早的铁路并非为火车而生。
方寸邮票,浓缩着铁路的进化密码。1980年英国发行的“五连张”纪念邮票中,首张是斯蒂芬森发明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后续四张则展示其牵引的客货列车。而在中国铁路主题邮集里,从宝成铁路结束“蜀道难”的历史画面,到青藏铁路穿越雪域的壮丽身影,500多张邮票勾勒出中国铁路的奋起之路。
邮票里的历史与指尖上的现实交相辉映。当英国邮政用邮票纪念蒸汽机车时,中国旅客正彻夜排队购买硬板票;当“马拉铁路”邮票发行时,春运售票窗口前人潮汹涌。而今天,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系统12306让这一切成为过往。智能手机轻点,电子客票生;网络订餐、高铁快递、酒店预订等功能一应俱全。曾经需要“搬家法”清扫的拥挤车厢,变成了立币不倒的舒适空间。
从邮票上的“马拉铁路”到手机里的12306,方寸之间的变迁折射着出行文明的飞跃。当老怀表壳上的马拉货车与APP里的复兴号列车在陈列馆隔空相望,一部人类交通进化史在光影交错中豁然展开。这些见证物告诉我们:中国铁路的每一次提速,不仅是钢轮与钢轨的撞击,更是向着人民美好生活的不懈奔赴。
此刻陈列馆的灯光下,那些信号灯、乘务箱、老邮票仍在无声诉说。当“八纵八横”高铁网在神州大地铺展,当复兴号穿越山河,老物件的记忆早已融入飞驰的脉搏。它们提醒我们:铁路不仅承载着旅人的脚步,更背负着一个民族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集体记忆与荣光。(彭思杰)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