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湛高铁:匠心浇筑沿海通道的时代答卷

2025-06-13 09:18:22 编辑:拓

本网6月13日讯  在粤港澳大湾区向海而兴的壮阔版图上,一条贯穿粤西的 "钢铁纽带" 正从蓝图走向现实。他们头顶头灯穿梭在相思山隧道,俯身细查每一米电缆,用青春汗水诠释着“交通强国”的使命担当,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的沿海大通道筑牢质量根基。

筑牢质量防线:在隐蔽工程中彰显工匠精神。走进广湛高铁第四标段,26岁的崔翔峰正对着电缆槽道“找茬”,手机里存满的技术图册和128处隐患整改记录,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生动注脚。数据显示,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5万公里,背后是无数像崔翔峰这样的建设者,用“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打通发展动脉:在山海相连中践行国家战略。广湛高铁作为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的核心区段,一头连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枢纽,一头系着粤西沿海的发展热土。项目建成后,湛江到广州将从 4 小时压缩至90分钟,直接推动珠三角与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城市群的联动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力支撑。这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迭代,不仅缩短地理距离,更在重塑区域经济版图,让沿海开放红利沿着高铁线路向内陆纵深渗透。

锤炼过硬队伍:在攻坚克难中培育时代新人。在潮湿闷热的相思山隧道里,青工朱健智顶着粉尘作业的身影,勾勒出新一代铁路人的奋斗剪影。这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培养模式,正是我国高铁产业保持领先的人才密码。据统计,中国高铁技术工人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达62%,他们在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中淬火成钢,成为支撑制造强国的中坚力量。

书写时代答卷:在接续奋斗中托起复兴梦想。当暮色笼罩轨排,介入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当日发现的23处隐患正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流转。这种“人停工不停”的执着,映照出中国高铁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既有“铁脚板”的细致巡查,也有95306系统的智能监管,更有“干支结合”的全链条管控。广湛高铁的建设实践表明,交通强国的征程上,既要靠“国之重器”的硬核支撑,更需“积土成山”的点滴积累。从高原天路到沿海快线,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的每一米延伸,都在改写着区域发展的逻辑,都在兑现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广湛高铁的建设现场,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是新时代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当这条承载着万千期待的钢铁大道贯通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交通干线的建成,更是一个国家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坚实足印——以工匠精神雕琢工程品质,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难题,以交通先行引领区域协同,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陈炯臻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