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慧铁轨上的追光者:费振豪为大国重器注入“中国脑”

2025-06-16 09:17:13 编辑:拓

本网6月16日讯 当“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飞驰,驾驶室内仪表盘上无数数据如星河般流动。这列钢铁巨龙每一次精准启停、平稳变速的背后,都有一颗无形的“超级大脑”在高效运转。而赋予高铁如此“智慧”的关键人物之一,便是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技术专家费振豪。十五载光阴,他带领团队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地带默默耕耘,为飞驰的中国高铁装上了完全自主可控的“神经中枢”。

费振豪的攻关之路,是一场与核心技术壁垒的艰苦较量。列车控制系统被称为高铁的“大脑”与“神经”,过去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制约我国高铁自主发展的关键瓶颈。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费振豪团队选择迎难而上。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海量数据验证,从芯片设计到算法优化,他们在实验室里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每一次细微参数的调整,都是对安全极限的叩问;每一行代码的编写,都在为列车的“智慧”增添基石。正是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执着,最终突破了高速列车控制的核心算法,实现了列控系统核心芯片与软件的100%国产化,让中国高铁真正拥有了自主的“大脑”。

费振豪的卓越贡献,其价值远不止于技术突破本身。他主导研发的CTCS-3级列控系统,如同为高铁网络编织了一张精密而坚韧的“智慧神经网络”。这套系统能实现列车运行状态的毫秒级监控与智能决策,确保世界最高运营时速下的绝对安全。更为关键的是,它构建了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使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动车组能在全国高铁网上“读懂同一种语言”,实现了跨线运行的无缝衔接。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高铁实现网络化、智能化运营的底层支撑,为“八纵八横”高铁巨网的顺畅高效提供了最坚实的“智慧底座”。

费振豪身上闪耀的,是新时代铁路科技工作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锐气。面对技术封锁,他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潜心钻研;面对工程难题,他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反复攻坚。他的故事证明,核心技术是求不来、买不来的,唯有依靠自主创新的决心与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铸就。费振豪团队的成功,不仅擦亮了中国高铁的金字招牌,更在深层次上重塑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创新生态,为轨道交通乃至更多领域的自主可控树立了光辉典范。

当一列列智能高铁在广袤国土上贴地飞行,费振豪团队的智慧已深深融入这壮阔的钢铁洪流。他们用代码编织安全,用芯片定义速度,让“中国制造”在高铁的神经中枢领域挺起了脊梁。费振豪的奋斗历程,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为国铸器的缩影。

费振豪们点亮的不只是列控屏幕,更是中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智慧灯塔。当更多科技工作者如他一般,在各自领域为大国重器注入“中国脑”“中国芯”,我们挺进科技无人区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列车也必将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璀璨的未来。(周锦晖)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