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物流体系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末梢神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下,铁路部门深化货运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行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物流高效运转的大门,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传统多式联运模式下,铁路、公路、水路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畅、衔接效率低下,客户需要在不同运输方式间频繁切换,办理繁琐的手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传统模式中,办理多式联运业务至少要分2套手续,分别和不同部门对接,仅沟通协调就得花好几天时间,运输时长也较长。而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
在广东,一列满载瓷砖的铁水联运“一单制”班列从肇庆站驶向天津港,托运人只需在铁路95306平台提交一次申请,就能获得“一站式”物流方案,运输时长从传统模式的12天缩短至8天,效率提升33%,综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这一显著变化的背后,是铁路部门与航运企业的深度协同。铁路部门积极与航运、港口、企业沟通协调,优化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云平台,构建起覆盖“铁水公”的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货物运输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全程追踪,让物流真正实现“一单到底、全程无忧”。
多式联运“一单制”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运输效率的提升和物流成本的降低上,更在于其推动了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通过统一运单、标准化信息管理和流程整合,“一单制”打破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货物运输的无缝对接。同时,铁路部门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全程负责,明确了运输过程中的权责关系,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流服务保障。
从宏观层面来看,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推广,对于优化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加强了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提高了综合运输效率,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一单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撑,促进了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式联运“一单制”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信息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等。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单制”的优势,铁路部门和相关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协作,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一单制”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多式联运“一单制”是铁路部门深化货运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一单制”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畅通物流“大动脉”,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