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思政”协同场域中红色察哈尔文化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机制研究

2025-06-18 09:31:55 编辑:拓

(河北北方学院 河北张家口075000;

张家口第四中学 河北张家口075000)

2025年度河北北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

摘要

本文聚焦高等院校“体育+思政”协同场域,深入探讨红色察哈尔文化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机制。通过系统阐释“体育+思政”协同场域的内涵、特征及其育人价值,剖析红色察哈尔文化融入该场域的价值引领、精神激励与文化传承三重契合点。进而,从课程融合、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文化浸润四个维度构建赋能机制,旨在为高校有效整合红色察哈尔文化资源,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

体育+思政;红色察哈尔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教育;协同育人

一、引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与精神纽带。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思想引领的主阵地,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战略意义。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支柱,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价值观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红色察哈尔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察哈尔地区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品质,将其有机融入“体育+思政”协同场域,不仅能为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鲜活载体与精神动力,更能显著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实效性与持久性。

二、“体育+思政”协同场域的内涵、特征与育人价值

(一)内涵界定

“体育+思政”协同场域是指通过系统化设计与实施,将体育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与思政教育的价值性、思想性有机融合,从而形成的具有特定育人功能与氛围的教育空间与实践体系。在此场域中,体育超越其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成为锤炼意志品质、培育团队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思政教育则超越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体育活动注入价值灵魂与精神内核,引导学生理解体育行为背后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同共振,共同指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核心特征

1.育人目标同向性体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积极进取的态度、公平竞争的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思政教育则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两者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终极目标上高度一致。

2.教育内容互补性体育活动中天然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思政教育则能赋予体育活动深刻的理论阐释与价值升华,帮助学生洞察体育精神的社会文化意蕴。

3.实践形式多样性“体育+思政”协同场域天然具备多元化的教育实践形态,涵盖理论教学、体育训练、竞技比赛、课外活动、社团实践、社会服务等多种场景,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内化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红色察哈尔文化融入“体育+思政”协同场域的契合性分析

红色察哈尔文化所承载的精神特质与价值追求,与“体育+思政”协同场域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为其深度融入并发挥赋能作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价值引领的深度契合

红色察哈尔文化生动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察哈尔军民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展现的坚定理想信念、炽热爱国情怀、紧密团结意识和顽强奋斗精神。这些核心价值与“体育+思政”协同场域旨在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操高度一致。

(二)精神激励的强烈共鸣

红色察哈尔文化蕴藏着大量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体育活动常伴随着体能极限的挑战、挫折失败的考验以及意志品质的磨砺,引入红色察哈尔文化能有效激发学生在面对体育训练或比赛中的困难时,展现出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拼搏意志,实现自我挑战与超越。

(三)文化传承的天然纽带

红色察哈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在特定地域交融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将其融入“体育+思政”协同场域,不仅是对革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地域文化的活化利用。

四、红色察哈尔文化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维机制

基于上述契合性分析,构建红色察哈尔文化赋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统性机制,需从以下四个维度协同推进。

(一)课程融合机制。深化认知理解

体育课程融入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系统化设计融入红色察哈尔文化元素的教学模块。例如,开设“察哈尔红色体育史”专题,将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融入体育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中,强调意志品质的锻炼。

思政课程融入在思政课程中将红色察哈尔文化作为典型案例资源库。通过理论讲授、案例研讨、文献研读、影像教学等形式,深入剖析其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

(二)活动开展机制。强化实践体验

主题体育活动精心策划组织以红色察哈尔文化为主题的校园体育活动。例如。“重走察哈尔抗战路”定向越野赛,在“红色运动会”中融合“支前运输”、“穿越封锁线”等革命历史元素。

思政教育活动定期举办“察哈尔红色文化大讲堂”、“革命后代/研究者访谈”、“察哈尔革命精神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邀请党史专家、地方文化研究者、亲历者后代进校分享,在思想交流与碰撞中深化对民族团结和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三)社会实践机制。促进知行合一

红色研学实践组织学生赴察哈尔地区(如张家口、锡林郭勒盟等核心区域)开展专题研学。参观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革命烈士陵园、抗战纪念馆等红色地标,沉浸式感悟革命历史的厚重与先烈的崇高精神。

社会调查与服务引导学生围绕“红色察哈尔文化传承现状与创新路径”、“当地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与实践”等主题,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社会调查,在“行走的课堂”中深化国情认知和共同体情感。

(四)文化浸润机制。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环境营造在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融入红色察哈尔文化元素。设立专题宣传橱窗、文化长廊、主题雕塑、景观小品等,展示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

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红色察哈尔文化艺术节”,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五、结论

通过上述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使学生不仅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更在思想熏陶中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脉络、共享的精神家园与共同的未来愿景,从而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未来,高校应持续深化对红色察哈尔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研究与创造性转化,不断优化“体育+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容供给、形式创新与评价体系,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提升协同育人的精准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具有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作者:杨树生 郭泽虹)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