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6月18日讯 满载泰国金枕榴莲、椰青等东南亚水果的亚蓉欧大通道“澜湄蓉”鲜果专列12日运抵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该专列在中老铁路老挝万象南站装车,经云南磨憨口岸查验后,以“一箱到底”的全冷链模式直达成都,将在港区进一步分拨销售。(中国新闻网)
中老铁路这条黄金线路自2021年贯通以来,已从单一运输通道蜕变为区域经济大动脉。此次专列以万象南站为起点,经磨憨口岸入境,全程采用铁路专用冷链集装箱,实现“门到门”无缝对接。这种高效绿色的运输方式,真正让“一带一路”的“钢铁丝路”转化为惠民利企的“幸福通道”。
科技锁鲜香,全程不断链。“从枝头到舌尖不超过72小时”,这组刷新行业纪录的数据背后,是“一箱到底”全冷链技术的硬核支撑。传统跨境运输中,水果需经多次换装转运,温控波动导致的损耗率高达5%~10%。而今,搭载北斗定位的智能冷箱实现-18℃至12℃精准控温,配合气调保鲜技术,让榴莲、椰青在运输途中持续“休眠”,将损耗率压缩至接近零的惊人水平。这项技术突破不仅改写生鲜贸易规则,更构建起跨境冷链新标准。
内陆变枢纽,开放通全球。成都国际铁路港的繁忙景象,折射出内陆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变革。过去,四川进口水果需经沿海港口中转,周期长达20天;如今,借力中老铁路与铁路港的“双通道”优势,运输时间压缩至5天,综合成本降低40%。更关键的是,这座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正通过“陆海空”立体网络,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依托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优势,成都已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平台。这种“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让西南地区企业实现“在家门口做外贸”,更吸引着长三角、珠三角的货源向此集聚,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跃上新台阶。
榴莲甜万家,合作共繁荣。当泰国尖竹汶府的果农通过专列实现收入翻番,当成都市民用更实惠的价格品尝鲜果,一趟专列承载的早已超越物流本身。2024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的数字背后,是千万农户增收的喜悦,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红利,更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生动注脚。
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正催生着农业合作的新生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协作,让“小水果”撬动“大产业”。未来,随着中老铁路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延伸,RCEP规则持续深化,这条黄金线路必将绽放更多合作之花,结出更丰硕的共赢之果。(尤德意)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