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崔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磁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今年以来,磁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路域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用实打实的举措,全面助推乡村环境再提升,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处处可见、美丽经济风生水起、美好生活踏歌而来的和美乡村画卷。
盛夏时节,走进磁县磁州镇西驸马沟二街村,道路宽阔平坦,整洁的乡间小径不见杂物,规整的菜畦泛着油绿的光泽,与白墙黛瓦、花木掩映的农家小院相得益彰,处处彰显勃勃生机,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这村头巷尾,柴草堆、旧物件塞得满满当当,走路都得侧着身。现在可敞亮了,心里也跟着透亮!”在村口小广场纳凉的王大爷,指着如今整洁清爽的街巷,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源自一支由31名党员带头、志愿者踊跃加入的“环境整治突击队”,用汗水擦亮了村庄的“面子”和“里子”。为方便群众出行,村里多方筹措资金,对这条出村的主要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把路面扩充到5.5米宽、1300多米长,硬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同时将淤积在沟渠中的数十吨垃圾彻底清除,加固整修了250余米护坡,让“晴天扬尘、雨天泥泞”成为历史。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村庄中那一面面“会说话”的文化墙。3000余平方米的墙面,色彩明快、寓意深远,与房前屋后精心养护的绿植、花卉相映成趣,更成为彰显乡村文化自信、引领时代新风尚的独特风景线。
灌溉作为绿化养护的关键环节,与乡村整体环境质量密切相关。针对传统灌溉方式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白土镇积极开展灌溉技术革新探索。其中,张二庄村引入滴灌喷灌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水量,既满足了绿植生长需求,又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滴灌设备让灌溉更精准,水不浪费了,地也更‘精神’了,村子看着更整洁有序。”村民们对村里的变化赞不绝口。
吴家河村不仅安装了滴灌设备实施科学灌溉,还通过修建垒堰等工程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这些措施既提升了村庄的颜值,又切实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灌溉方式带来的难题,更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注入新的动力。
如今,整齐排列的滴灌管道与生机盎然的绿植相得益彰,不仅实现了节水目标,更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全面改善镇村面貌,擦亮生态宜居底色,磁县黄沙镇全镇上下联动,开展夏季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干群共治、动态巡查为抓手,全面清理街巷垃圾、杂草杂物,提升路域环境。
创新利用“无人机航拍+网格化巡查”立体监测模式,对镇域内主干道路、河道沟渠、田间地头及背街小巷开展全方位、无死角飞检巡查,精准识别垃圾堆放、杂物堆积、污水乱排等突出问题,建立“问题发现、台账登记、整改销号、长效跟踪”闭环管理机制,实现动态清零、全域提升,以科技手段推动环境治理精细化、高效化。同时,联合专业环卫力量,出动机械车辆100余车次、发动群众360余人,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专项清理,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和美宜居”跃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排查整治生活垃圾45处、杂物260处、建筑垃圾10处,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提升一片,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美丽可见、便利可感,乡村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磁县讲武城镇开展拉网式“大清除、大整治”,对乱堆乱放、枯枝杂草、积存垃圾、落叶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时村营乡紧盯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做到清“死角”、扫“盲区”、治“顽疾”; 路村营乡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对316省道、148乡道、溢泉湖绿廊周边以及村边街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开展全方位排查,切实改善人居环境面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岳城镇重点做好主干道绿化养护和公共区域保洁,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堆放,同步推进沟渠清淤工作,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都党乡以“小扫帚”撬动“大环境”治理,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村巷杂物清理行动,消除卫生死角;北贾璧乡聚焦重点区域,紧盯短板弱项,动用机械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精心管护绿化带与树木,让乡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更是惠及民生的长远工程。磁县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成果,健全长效常管常态督导机制,推动人居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从“一处美”变成“全域美”,全力绘就宜居宜业、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