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晨光漫过军校广场

2025-08-08 16:17:10 编辑:河青新闻网

保定城的清晨,是被军校广场的鸽哨叫醒的。灰蓝的天幕下,一群白鸽扑棱棱掠过省博物馆古朴的檐角,哨音清越地划开薄雾。我裹着外套穿过广场,脚步被一群鲜活的身影绊住了——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着一台三脚架忙碌,手机镜头对准了广场中央那尊“军魂”主题雕塑。晨光恰好漫过青铜像刚毅的轮廓,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姑娘对着镜头,声音清亮地讲述着保定军校尘封的峥嵘:“看,这第一缕阳光吻过的,不仅是冰冷的青铜,更是滚烫的热血传承!”她眼中跳动的光,让肃穆的雕塑也仿佛被重新注入了年轻的温度。

拐进西大街,青石板路被晨露浸润得发亮。街角那家老字号的驴肉火烧店门口,队伍已蜿蜒起来。烟火气缭绕中,我竟瞥见一个熟悉又新鲜的情景——老店明净的玻璃窗内,除了案板前师傅们麻利剁肉、夹馍的熟悉身影,竟多了一个小小的直播角。一位年轻店员,一手举着金黄油亮的火烧特写,一手熟练地滑动着手机屏幕,正向看不见的观众介绍:“咱保定这老汤卤制的驴肉,讲究的就是个‘透’字!您看这纹理……”他身后,老师傅剁肉的节奏,成了这场数字吆喝最踏实的背景音。古老的味道,正乘着无形的电波,抵达更远的舌尖。

午后,循着一阵清越的叮咚声,我踏入总督署西路新开的一间小小工作室。门楣上悬着块朴拙的木牌:“青承坊”。屋内,阳光斜斜打在长案上。一二十出头的姑娘,正低头专注地摆弄着几枚亮澄澄的保定铁球。但细看之下,那铁球又分明不同——传统的浑圆表面,竟精细蚀刻着古莲花池的亭台水影!姑娘指尖灵巧,用纤细的银链将它们串起,旁边散落的设计图纸上,勾勒着更多融合了直隶总督署门钉、古莲花池莲瓣的时尚饰品草图。“老物件,得让年轻人觉得‘对味儿’才行。”她抬头笑笑,指尖的铁球轻轻相碰,发出穿越时光的清响。老手艺的魂魄,正被青春的巧思重新淬炼出光芒。

暮色渐染,直隶大剧院那流线型的现代轮廓被灯光勾勒出来。门口巨幅海报上,“古城新声·青年原创音乐会”的字样格外醒目。检票的队伍里多是年轻面孔,空气里浮动着期待的低语。我步入大厅,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没有明星大腕,只有几个怀抱吉他的本地青年。琴弦拨动,流淌出的旋律却并非流行曲调,前奏里竟巧妙糅进了保定老调《放风筝》的悠扬韵味!主唱略带沙哑的嗓音响起,歌词里跳跃着竞秀塔影、府河波光,还有西大街昏黄路灯下的少年心事。台下,年轻的眼睛亮晶晶的,熟悉的乡音与新鲜的节奏在血液里共振。这一刻,古城千年的回响,找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的和弦。

夜深了,我站在军校广场回望。直播的镜头早已收起,青承坊的灯也熄了,剧院里的歌声散入夜空。但这座城市并未沉睡。老字号橱窗里折射的直播灯光,工作室案台上铁球幽微的冷光,剧院海报上跳跃的荧光字,连同清晨姑娘眼中那簇讲述历史时的炽热光芒……它们如同星辰,散落在这座古城的脉络里。

保定从来不是一座活在故纸堆里的城。它的厚重,正被无数年轻的手掌稳稳托起,被新鲜的语汇重新擦亮。这些年轻的身影,是穿行在古街巷陌里的晨光,用自己的热爱与创造,一寸寸唤醒沉睡的砖瓦,让历史的风骨在当下拔节生长,发出属于这个时代、也必将照亮未来的、清越而坚定的回响。(作者:张维)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