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实践团队于2025年8月5日至11日赴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边各庄村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由杨秀繁老师带队,11名艺术专业学生共同参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乡村振兴艺术实践。青春绘梦,艺术赋能,团队通过文化墙绘、非遗传承等系列艺术活动,为乡村建设注入青春活力。学生志愿者以艺术为媒介,将炽热的青春激情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使命追求。
墙语寄温情,青春绘乡村
“艺心筑梦”实践团队抵达涿州市边各庄村后,受到村支部书记热情接待。书记对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实践的行动表示诚挚感谢,并对团队助力乡村发展的宗旨给予高度评价。实践队员迅速开展文化墙绘工作,针对村内原有褪色、剥落的墙面进行艺术再造。队员们结合村落特色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通过严谨的构图与专业的绘制,完成一幅幅高质的墙绘作品。这些作品既美化了村容村貌,也使乡村振兴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艺术景观。创作过程中,不少村民驻足观看,纷纷表达对墙绘艺术的喜爱与认可。此次活动展现燕理志愿者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并有效推动了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青春暖银龄,真情润心田
燕京理工学院“艺心筑梦”实践团队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东城坊镇安享城康养中心,用真诚陪伴传递温暖,架起互动交流的沟通桥梁,开展了敬老活动。团队成员通过陪伴交流、倾听故事等形式,为长者送去温暖与关怀。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扭扭棒手工创作环节,志愿者们与老人共同制作了花朵、戒指、中国结等手工作品。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送去慰藉、让老人感受温情,更促进了代际间的理解与沟通,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志愿者们的到来为养老机构注入了青春活力,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丰碑凝思处,青春续华章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实践团队赴往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东城坊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团队首站抵达涿州英烈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艺术学子系统了解了该纪念馆作为革命精神传承载体的历史价值,深入学习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学子们神情凝重,展现出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之情。
随后,团队全体师生转赴涿州烈士陵园,在烈士墓碑前整齐列队,庄重举行升旗仪式,以崇高敬意追思革命先烈,无声的沉默是学子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深切追思。通过本次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厚重的党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精神滋养,有效促进了革命传统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承与发展。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中摸索革命的真谛,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与崇高敬意,让革命的种子播撒,实现此次研学活动真正的价值所在。
青春作底色,古艺润童心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实践团队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边各庄村成功举办扎染技艺传承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杨秀繁老师为艺术学子及当地村民系统讲解了扎染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技艺特点,并通过实物样本演示了制作方法与技术要领。随后在实践环节,团队成员分组指导村民进行捆扎、染色、固色等核心工序操作,当地儿童积极参与体验。活动现场,靛蓝染料在棉布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谱系,效果显著。此次活动搭建了高校与乡村的文化交流平台,既提升了村民的非遗保护意识,也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激情燃乡村,共促新发展
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实践团队接受了涿州市电视台新闻频道和东城坊镇宣传部的采访。“艺心筑梦”团队成员们在采访中分享了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体会与收获,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见解,并表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助力乡村发展。采访期间,团队向媒体展示了历时多日完成的文化墙绘作品,这些色彩鲜明、主题突出的艺术作品既美化了村容村貌,也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对团队促进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功的认可,更通过媒体镜头生动呈现了当代青年将艺术创意与乡村建设创新融合。
团队后续将通过线上方式结合多学科专业知识,为边各庄村公共设施提供艺术化改造设计方案,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提升村庄品牌辨识度,为乡村文旅推广和社区认同建设提供视觉支持。此次采访既是对团队阶段性成果的肯定,也展现了燕京理工学院学生将艺术创意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充分助力乡村文化发展。(通讯员:曾令晋)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