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生党建与思政研究室“电燃星火”实践团走进“院士小屋”开展“触摸初心,传承奋斗之火”实践活动

2025-08-27 14:39:46 编辑:拓

为深入学习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强化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7月14日,研究生党建与思政研究室“电燃星火”实践团成员来到教二楼的“院士小屋”,开展了一场以“触摸初心,传承奋斗之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院士小屋”面积不足16平方米,室内陈设简朴,几张老旧木桌整齐摆放,桌上的电子仪器虽显斑驳,却见证了一段攻坚克难的历史。这里是杨奇逊院士带领团队研制出中国首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地方。

实践团成员首先在小屋内仔细参观,泛黄的科研记录、老式的实验设备吸引着大家驻足。据讲解员介绍,30余年前,刚归国的杨奇逊院士带领团队在此投身研发工作。当时面临设备短缺的困境,团队便以冰柜模拟低温环境、用电炉营造高温条件,经过反复试验终获技术突破,推动我国在电力微机继电保护领域的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实践团成员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凝视眼前的旧物,神情凝重,并不时点头,深切体会到当年研发工作的艰巨与不易。

小屋外的展板详细记录了杨奇逊院士的求学经历和团队攻坚故事。实践团成员认真观看,不时交流感悟。“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取得重大突破,前辈们的毅力和家国情怀太让人敬佩了。”一位成员说道。参观过程中,大家还注意到墙角的试验样品、桌上的示波器等物件,这些都无声诉说着科研之路的艰辛与坚持。

参观尾声,实践团在留言板写下自己的姓名,用笔墨传达对院士精神的敬仰,并在“能源报国”实践教学点前合影。两面鲜红旗帜飘扬,彰显着传承精神、践行使命的决心。

此次“院士小屋”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精神的传承接力。华电学子将汲取奋进力量,在能源报国的征程中续写青春担当,让院士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芒。

撰稿:陈鑫怡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