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青年先驱以 “工学救国” 探索革命道路;百年后,青年学子以 “英烈缅怀” 传承红色基因。7 月,华北电力大学校团委调研室红心青年实践队走进保定市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与湖南省怀化市烈士陵园,在两处红色地标中解码红色精神的时代密码,让先辈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7 月 15 日,保定市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成为实践队解码 “奋斗密码” 的第一站。馆内,“西赴勤工” 展区的一组数据让队员们印象深刻:1919 年至 1920 年,先后有 1600 余名中国青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放弃优渥的生活,选择在异国他乡吃苦受累,只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这种奋斗精神就是红色精神的重要密码。” 队员郑同学说。
在周恩来留法时的法文笔记前,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个细节 —— 笔记上不仅有学习内容,还有对国内局势的分析与思考。“先辈们在国外依然心系祖国,这种家国情怀让人感动。” 队员徐同学表示,这种 “胸怀天下、心系家国” 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需要传承的重要品质。而巴黎工厂车间复原场景,则让队员们看到了先辈们 “勤” 与 “学” 的平衡 —— 白天辛勤工作,夜晚刻苦学习,用 “勤” 支撑生活,用 “学” 照亮未来,这种 “勤学不辍” 的态度,也成为队员们学习的榜样。
7 月 24 日,怀化市烈士陵园成为实践队解码 “信仰密码” 的重要站点。清晨的陵园内,松柏苍翠,烈士墓碑静静矗立。队员们在墓碑前默哀时,讲解员讲述的一个故事让大家深受触动:一位二十岁的年轻战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牺牲前他还紧紧握着写有 “为人民服务” 的笔记本。“他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这种‘舍生取义’的信仰密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队员马同学说。
在陵园的史料展区,队员们还学习了湘西战役的历史,从 7737 名中国军人牺牲的悲壮事迹中,感受 “忠诚担当” 的信仰力量。“无论是‘工学救国’的奋斗,还是‘舍生取义’的信仰,都是红色精神的核心内涵。” 交流环节中,指导教师王心蕊说,“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时代密码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
两场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红色精神 “解码方式”—— 将 “奋斗” 融入学习,将 “信仰” 融入行动,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作者:黄烨)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