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血脉传承”社会实践队:寻蒙脉·承非遗

2025-08-28 17:13:00 编辑:拓

为积极响应加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号召,扎实做好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血脉传承”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7月1日至4日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展沉浸式草原非遗文化探寻之旅。

首站草原:触摸游牧文化自然基底

7月1日,实践队抵达科尔沁大草原。成员们沉浸于广袤草原生态,通过近距离观察马、牛、羊等草原生灵生活习性,直观感受自然环境与游牧文化的深刻联系,为后续非遗探索奠定鲜活认知基础。

(拍摄人:邱钰轩,拍摄地:科尔沁大草原,图片内容:实践团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合影留念)

对话非遗:解码蒙古袍匠心传承

7月2日,实践队聚焦蒙古族传统服饰——蒙古袍。上午,团队拜访蒙古袍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其历史渊源、纹样寓意及制作技艺;下午,成员走进制作车间,实地观摩裁剪、刺绣、缝制等核心工序,并与手工艺人采访交流。从选料到装饰,大家细致了解并记录这门古老技艺的匠心与当代传承发展状况,既为留存非遗“根脉”积累素材,也为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提供思路,助力蒙古袍技艺在当代更好传承与活化。

(拍摄人:邱钰轩,拍摄地:蒙古袍制作车间,图片内容:实践团在蒙古袍制作车间观看工人制作蒙古袍的过程)

场馆研学:探寻科尔沁文化历史与当下

7月3日,实践队先后走进通辽文博院、通辽市图书馆的非遗文化展厅及科尔沁传统文化展览。通过系统学习蒙古族历史脉络、民俗风情与艺术成就,且与场馆负责人深入访谈,成员们了解当地非遗保护政策、文化展陈理念及科尔沁文化当代传播实践,为后续活动夯实理论基础。

(拍摄人:邱钰轩,拍摄地:通辽市图书馆,图片内容:实践团成员在通辽图书馆的科尔沁传统文化展览中讨论学习、观看展览的画面)

亲身体验:感受非遗舞蹈与服饰交融魅力

7月4日,实践队将目光投向蒙古族传统舞蹈“安代舞”。在掌握其“踏地为节、挥巾起舞”艺术特征后,成员们身着蒙古袍,于西拉木伦公园跟随舞者亲身体验。无论是学习安代舞,还是身着民族服饰起舞的互动,都让成员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非遗舞蹈蕴含的民族情感与生命活力,真切感受民族服饰与舞蹈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

(拍摄人:邱钰轩,拍摄地:西拉木伦公园,图片内容:实践团几位成员身着蒙古袍,在西拉木伦公园学习蒙古族舞蹈的画面)

实践感悟:以行动助力非遗传承的文化之旅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深入挖掘内蒙古非遗文化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成员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化对非遗文化的认知,更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传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是一次富有实践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文化之旅。(通讯员:曹溢鑫 张缤予 徐颢桀)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