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叶卜溥
2025年7月1日到7日,8月2日到八日,河北邯郸磁县和邢台后辛庄村,两座小学——后辛庄小学,西来小学分别开始了守护童年七彩假期的活动,同时也标志着华北电力大学公益实践服务的开始。
两座小学都处于乡下,非经济发达地区。同心筑梦知行合E团队队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动化系的大二年级女生。志愿者们都是一大早,坐着农班车抵达了支教地。虽然是夏天,尤其是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但是大家都没有退缩。为了提高小学生们参与该活动的兴趣,团队,精心设计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活动。并以此对孩子们进行科普。
当AI与童心相遇:华电学子为乡村孩子打开“科技之窗”
这个夏天,邯郸磁县的一间普通教室,变成了人工智能的启蒙课堂。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同心筑梦,知行合E”实践团的志愿者们,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有趣的互动,带领30多名易地搬迁儿童走近AI、触摸未来。
“你家里的电饭煲,其实就是一个小机器人!”在“自动化与生活”课堂上,志愿者以击鼓传花游戏开场,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科技。随后,DeepSeek大模型、游戏AI等抽象概念被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科技手工制作。当志愿者拿出人造卫星模型和日地月系统材料包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在“技术顾问”的指导下,一个个科技小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探索宇宙的种子也在心中悄悄发芽。
“你们下次还来教我们做机器人吗?”结营时,三年级学生小雨的问题,让志愿者们看到了科技启蒙的真正价值——不是传授多少知识,而是点燃一份好奇。
(图为志愿者上课)
从“破冰”到“不舍”:一场七天的心灵陪伴
开营仪式上的“姓名接龙”和“爱好拼图”游戏,让原本拘谨的孩子们渐渐敞开心扉。五至六名儿童与两名志愿者组成的“成长小队”,在七天的相伴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从科技课堂到非遗传承,从国防教育到手工创作,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陪伴和倾听。剪纸课上,孩子们剪出窗花和孙悟空;军事科普课上,他们准确说出“歼-20属于空军”;AI互动环节,他们争相分享自己对智能未来的想象。
最后一天,当大巴车缓缓驶离小学,车窗内外都是挥动的手臂和灿烂的笑脸。这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场青春与童心的双向奔赴。志愿者们用七天时间,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探索世界的“童心港湾”,也为自己留下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记忆。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相互认识)
“科技+文化”双翼赋能:大学生暑期实践的新探索
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同心筑梦,知行合E”实践团今年暑期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他们突破传统支教模式,创新性地采用“科技+文化”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暑期体验。
在科技维度,团队设计了“自动化与生活”“AI初体验”“科技手工制作”等课程,将大学专业特色转化为儿童易懂的内容。在文化维度,他们引入非遗接龙、剪纸皮影等传统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融入国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这种多维度的课程设计,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实践团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这一模式,让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既服务社会,又提升自我。
(图为孩子们体验非遗剪纸)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