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林学子探秘清镇林下经济: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绿色实践

2025-09-01 09:20:44 编辑:拓

2025 年 7 月下旬,北京林业大学 “清林知行” 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开启了为期数日的林下经济专项调研。团队先后走访清镇市自然资源局、万生中药材公司、百盛蘑菇园及国有林场等地,通过与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的深度交流,系统探寻了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技术创新与生态效益,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清镇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绘就林下经济多元图景

7 月 21 日,实践团首站走进清镇市自然资源局。据工作人员介绍,清镇市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现有林地面积 56964.7 公顷,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约 7535.93 公顷),已形成林菌、林药、林蜂、林菜、林禽等多元发展模式,其中林药产业占比突出,天麻、黄柏等品种成为特色标杆。

值得关注的是,当地探索的“仿野生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国有林场的松针腐殖层、散射光照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天麻等药材与林地生态的共生。这种“少干预、顺自然”的模式,既守护了林地生态平衡,又使药材品质接近野生状态,印证了“生境专一性”原理在产业规划中的实践价值。

企业带动,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7 月 22 日,微雨笼罩的清镇市天麻育种基地里,万生中药材公司负责人李军向实践团展示了天麻菌丝的生长状态。“松针腐殖层维持温湿平衡,腐木分解提供养分,这样种出的天麻品质好、收成稳。”李军介绍,公司计划分三期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技术、资源高效流通,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在红枫湖镇白泥村的百盛蘑菇园,实践团发现了另一番产业景象。作为未成年人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这里通过“小蘑菇大世界”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菌菇种植。企业负责人何丽娟表示,依托与万生公司相同的联动模式,蘑菇园实现了“鲜菌供应+深加工+线上销售”的多元布局,下一步将拓展清镇市林地资源,发展林菌、林药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产学研融合,激活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7 月 25 日,实践团探访了清镇市国有林场。这片黔中腹地的绿色宝库,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林下经济与科研结合的“试验场”。林场内,天麻、吴茱萸、密蒙花等中药材在乔、灌、草多层次生态系统中繁茂生长,展现了立体种植的生态优势。

据了解,林场与贵州生态能源职业学院等院校深度合作,科研人员根据当地土壤、气候优化种植方案,开展中药材育苗及高产栽培示范项目。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作物产量与质量,更成为人才培养的“实践课堂”,让涉林专业学生在实操中掌握技能,毕业后直接服务产业发展。

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深刻感受到清镇林下经济的发展活力:从政策引导到企业实践,从技术创新到生态保护,清镇正以“绿色、生态、有机”为理念,将林地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林下经济的本质,是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共生。”未来,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与科技的深度赋能,清镇市有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样本”。(杨田椰子)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