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9月1日讯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经济管理系“经世赤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实践团走进保定市亢龙骏景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模型展示、模拟射击、英雄故事讲解等互动形式,大学生与社区少先队员共同聆听国防之声,厚植家国情怀。
校地共育:党群服务中心里的国防启蒙课
亢龙骏景党群服务中心的多功能厅内,一个个武器装备模型后坐满稚嫩身影。“从‘小米加步枪’到‘东风快递’,靠的是什么?”实践团成员宋子怒将问题抛向台下,举着手引导孩子们回答。台下学生抢答:“是科学家不停钻研!”掌声中,宋子怒展开讲述钱学森归国研发导弹的故事,孩子们屏息凝神,眼神中充满崇敬。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模型。供图 王卓尔
大国重器零距离:当科技力量可触可感
展厅中央,战斗机模型与99式主战坦克仿真教具成为焦点。在坦克模型前,宋子怒同学引导同学们观察复合装甲结构、主炮瞄准原理和强劲动力系统,亲身体验“陆战之王”如何守护祖国疆土,筑牢地面防线。“为什么我们的坦克叫‘99式’?”一名女孩举手发问。讲解员俯身指向PPT上的武器发展图谱:“从1949年建国时‘万国牌’装备,到如今自主研制的99式主战坦克,数字记录着中国国防的崛起之路。”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武器发展图谱,惊叹声在展厅里轻轻回荡。亢龙骏景社区负责人张波表示:“校地联动让红色教育走出课本,在孩子们心里扎下根。”
图为实践队员组织小学生感受各种武器模型。供图 王卓尔
“砰!砰!砰!”十米外的电子靶接连亮起绿环,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社区孩子踊跃参与,逐渐学会了使用模型枪打靶,实践队员将抗战精神的感悟化作行动,并在行动中传递“责任与专注”的国防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耐心指导孩子们进行打靶体验活动。供图 王卓尔
红色传承:青年学子与少年的“精神接力”
孩子们体验完打靶过后,实践团成员赵灿将他们重新聚集在展厅中央的党旗和国旗之下。 这位经济管理系大二学生,也是本次活动的核心讲解员之一,她微微前倾身体,目光扫过一张张小脸,问道“同学们,刚才我们体验了模拟射击,知道了三点一线才能瞄准目标。但你们知道吗?八十多年前,我们的战士,在装备远远落后的情况下,靠什么瞄准了胜利的方向?”孩子们的眼神充满好奇。
她转身,郑重地指向那镰刀锤头的标志。 “答案,就在这里!”她的声音带着穿透历史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在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团结起来,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她讲述了一个普通战士的故事:一位名叫王二小的放牛娃,如何将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包围圈,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不是生来就是英雄,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选择了挺身而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触摸的坦克、战机、航母力量的真正源头——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守护家园、守护亲人而凝聚的信念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党旗。供图 王卓尔
孩子们仰着小脸,全神贯注地听着。 模拟射击带来的兴奋尚未褪去,此刻又被更深沉的情感所笼罩。赵灿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我们今天体验科技的力量,学习国防的知识,是为了铭记——铭记是谁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铭记守护这份安宁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这力量,就在你们扣动扳机时那专注的眼神里,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精神,永不褪色!”
图为实践队员与社区孩子及家长合照。供图 王卓尔
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精神在少年扣动模拟扳机的指尖苏醒,也在赵灿讲述英雄故事时那坚定的声音中激荡回响。这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的实践课证明: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历史纵深的回响,更需要当下参与的体温。当宋子怒同学俯身倾听童声提问,当赵灿同学将信仰的火种植入纯净的心灵,当孩子们在体验与聆听中攥紧小小的拳头,不同维度的赤诚在此刻交汇——那是对来时路最深的敬畏,更是向未来去最坚定的担当。这份担当,终将化为守护万家灯火的磅礴力量。(通讯员 高睿 冯旭 李淏)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