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水传薪团淮安首探非遗:数字活化技艺,青年接力传承

2025-09-08 09:21:29 编辑:拓

7月末,一支专注非遗文化调研的年轻团队——“淮水传薪团”深入淮安文化腹地,开启首站非遗探访,聚焦淮扬菜与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承脉络。

在淮扬菜博物馆,运河饮食文化画卷在声光电技术中铺陈。团队成员透过“乾隆与文思豆腐”等生动故事,体悟淮扬菜“和、精、清新”的烹饪哲学。馆方表示,非遗保护工作正稳步推进,除持续举办烹饪技艺培训班与美食文化节外,亦积极探索数字化展示路径,助力淮扬菜文化跨越地域,走向更广阔天地。

长荣京剧院内,铿锵锣鼓声引出传承新章。作为淮安戏曲的振兴工程重镇,剧院在政府扶持下借力“双名工程”,实现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的双突破。剧团负责人介绍,为吸引年轻观众,剧院在坚守传统剧目的同时,积极创排贴近现代生活的新作,并通过“戏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播撒戏曲魅力。其创新实践印证了政策支持的关键作用——淮安市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戏曲振兴工程的实施意见》,以资金、硬件、人才多维度支撑,特别是“团院携手双创双促”机制,有效破解了创作人才短缺瓶颈。

淮安戏曲博物馆如同隐匿的文化宝库。馆内从详实的戏曲分布图到按行当规制的华美戏服,无声述说着淮安“戏曲之乡”的深厚积淀。王瑶卿、周信芳等大师的艺术成就令人肃然起敬,淮剧、淮海戏等本土剧种名家的贡献同样熠熠生辉。博物馆正开发互动体验项目,致力于缩短古老艺术与年轻群体之间的距离。

此次调研清晰显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三大支点:数字技术让文化“活”起来,现代改编促进传统与当下共鸣,互动体验则拉近古今距离。而贯穿始终的核心,是传承者滚烫的匠心——无论是淮扬菜大师的毕生坚守,戏曲名家的无私传艺,抑或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执着守护。

淮水传薪团的非遗探寻之旅刚刚启程。南师学子将继续用脚步丈量文化现场,以年轻视角记录传统技艺的蜕变,在古今对话中寻觅文化薪火相传的未来答案。(通讯员:孟凡扬、潘小月、吴铮)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