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10月30日讯 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铁路交出30.3亿吨货运量、日均18.53万车装车量的成绩单,同比3.4%与4.3%的增幅,看似简单的数字跃升,实则是铁路物流体系高效运转的缩影。这份亮眼数据不仅印证了铁路货运的硬核实力,更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畅通双循环中,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筑牢了“运输底座”。
货运量的稳步增长,本质是铁路运输与市场需求的精准适配。不同于以往单一的“点对点”运输,如今铁路物流产品已形成多元化矩阵:针对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的“点对点”直达班列,实现“装车即走、直达卸车”,大幅缩短运输周期;面向零散货物的“铁路e通”等线上服务,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便捷的铁路运输;针对冷链物资的专用集装箱,则为生鲜、医药等产品开辟了“保鲜通道”。这些优化升级的产品,精准对接了工业生产、民生保障等不同领域的运输需求,让铁路货运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服务”,也为货运量增长提供了核心动力。
运输组织的畅通高效,是货运数据背后的关键支撑。铁路部门通过优化线路调度、打通枢纽节点,不断提升运输效率:在大秦、朔黄等货运干线,通过增加列车密度、延长编组长度,最大限度释放线路运能;在港口、厂区等关键节点,推行“铁路+港口”“铁路+园区”的联运模式,减少货物倒装、等候时间;依托全国铁路调度系统,实现货物运输全程可视化追踪,让企业实时掌握货物动态。这种“全链条”的效率提升,不仅降低了铁路自身的运营成本,更通过缩短运输时间、减少中间环节,为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贡献了铁路力量。
更重要的是,铁路货运的稳增长,始终与国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前三季度,30.3亿吨货物中,既有保障能源供应的煤炭、石油,也有支撑工业生产的钢铁、矿石,还有关系民生的粮食、化肥。这些物资通过铁路大动脉,从产地运往消费地、从厂区运往港口,串联起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依托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跨境通道,铁路货运也在打通国际物流堵点,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可以说,铁路货运量的每一点增长,都是国民经济活力的直接体现;运输效率的每一次提升,都在为经济平稳运行注入更强信心。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恢复向好的关键阶段,铁路货运的稳增态势,既是“压舱石”,也是“助推器”。随着铁路物流产品进一步创新、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必将在降低物流成本、畅通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运输保障。(刘威)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