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绘就便民善治新图景

2025-10-30 17:57:51 编辑:拓

本网10月30日讯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基层治理领域全面展开。作为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工作者,我们既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更是直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如何让数字技术真正赋能基层治理,从辅助工具转型为关键引擎,有效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效能,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并解答好的时代课题。

基层治理数字化已从“选择题”变为“必修课”。我们深切体会到,传统主要依靠“铁脚板”的工作方式,在面对流动人口管理、突发事件响应、多元化民生诉求等新挑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数据壁垒、系统繁杂、技术与业务“两张皮”等现象,也曾让部分数字应用陷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困境。这迫切要求我们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见、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深刻转变。

推动数字赋能,核心在于以“数据流”打通“治理流”。这绝非简单地将线下业务照搬到线上,而是一场涉及理念、方式和流程的深刻变革。其中,数据汇聚是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基础。要通过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推动人口、房屋、事件等基础数据的有效共享,构建起覆盖党建、城管、应急、民生等领域的基层治理“数字驾驶舱”,实现辖区情况的实时感知、精准画像和智能预警,让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风险防范更具前瞻性。

聚焦场景应用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路径。数字化的生命力在于实用价值。要围绕群众高频需求,开发建设“社区通”、“邻里圈”等轻量化应用平台,将政策咨询、业务办理、议事协商等功能集成于指尖。同时必须重视“数字鸿沟”问题,坚持保留并优化传统服务渠道,推行“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确保服务全覆盖、无盲区,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能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强化共建共享是构建协同格局的最终目标。数字化为构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创新平台。通过搭建线上议事厅、任务微心愿等功能模块,能够有效动员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及广大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将“你和我”凝聚成“我们”,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齐参与”的良性治理机制,让基层治理既彰显效率,更充满温度。

需要明确的是,“键对键”永远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但可以更好地助力“面对面”。基层数字化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技术服务于人,让数据赋能于民。这要求我们基层工作者不断提升数字素养与治理能力,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以更务实的精神推动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将数字动能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新时代的基层沃土上,绘就一幅便民、善治、和谐的新图景。(作者:罗彤)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