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狼牙山,壮哉五勇士。”晨雾未散时,我立于山脚仰望,松涛翻涌如万马,将五勇士纪念碑托举得愈发巍峨。鎏金题字在霞光里流转,恍若八十年前的热血从未冷却,正顺着山脊流淌至今日的我们。
石缝里的信仰,触摸历史的温度
近日参与“弘扬红色文化 赓续革命精神”主题活动,重登狼牙山,石阶已被晨露浸得发亮,每一步都像是叩响历史的琴键。老党员潘哥驻足处,青石板上浅浅凹痕赫然:“这是五勇士撤退时子弹崩的。”刹那间,松风裹着弹痕的余温,将我们拽回那个血色的五月。
五位战士的身影在眼前鲜活起来。马宝玉班长攥紧的步枪还沾着家乡土,葛振林副班长的军帽被风吹起,露出年轻的面庞;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位战士并立,目光如刃。他们牺牲时平均仅21岁,最小的宋学义才19岁。
山风穿林,松针簌簌似泣,恍惚听见少年们的呐喊。塔顶的风簌簌作响,恍若八十年前的嘱托穿透岁月:“后来人啊,莫忘来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此刻方懂古人诗句的分量。不是不恋人间烟火,而是以己身为炬,照亮更多人回家的路。
精神的共鸣,英雄与高速的同频
返程车上,陈哥翻出泛黄的手机相册,指着一张积雪覆路的老照片说:“刚上班那会儿除雪保畅,我们连轴干了半宿,冻得鼻尖通红,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照片里年轻人冻得咧开的笑脸,与此刻他鬓角微白的轮廓重叠。是啊,变的是岁月刻度,不变的是刻进血脉的坚守,这何尝不是高速人代际传承的注脚?
从当年坐在岗亭里听指挥的“小陈”,到如今带着班组保通保畅的“陈哥”,我们终于读懂:英雄予我们的从不只是故事的感动,更是信仰的火种。它落在收费岗亭的每一次抬杆里,化作“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坠在故障车旁的检修灯下,凝成“事事落实到位”的担当;嵌在巡查路途的夜灯中,燃作“守土有责”的誓言。这些细碎而坚定的坚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平凡之躯续写英雄史诗,让信仰的温度穿透岁月,始终滚烫。
你看,夏日里柏油路面热腾腾的热浪里,是高速人踩实每寸路基的脚印;冬日寒风砭骨时,掌心攥着的不仅是除雪铲,更是滚烫的责任;就连便民岗亭里泡热的那杯茶,升腾的白雾里也飘着永不熄灭的火种。当年,先烈们用热血为墨,在民族丰碑上标注高度;今日我们以奋斗丈量高速事业,续写同样炽热的刻度。
英雄从未远去,他们是纪念碑上的名字,是松涛里的呐喊,更是我们高速人每一次选择坚守时的底气。所谓“赓续”,从不是遥远的回响,而是此刻收费站里真诚的“您好”,是应急抢险时坚定的脚步,是巡查路上警惕的目光。在守护畅通的岗位上,高速人将以青春之名,在新时代的长路上继续书写忠诚与担当,让五勇士的精神如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单位:京石公司望都收费站
作者:肖阳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