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评】淬炼“五味”练真功 扎根基层写青春

2025-11-18 14:12:09 编辑:拓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青年磨砺本领、淬炼成长的“练兵场”。对选择扎根基层的年轻干部来说,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咸”,并非前行路上的阻碍,而是滋养成长的“营养剂”。唯有真正读懂“五味”背后的深意,掌握应对之方,才能在基层沃土中扎深根、展枝叶、吐芳华,以实干执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初入基层,当以 “耐心” 化解 “酸” 味。年轻干部满怀热忱奔赴一线,却难免遭遇“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政策宣讲时群众冷眼旁观,矛盾调解中被误解指责,工作推进中遇消极抵触……这些“辛酸”滋味,是不少基层人的共同记忆。正如一位驻村选调生所说,面对耕地纠纷,唯有反复沟通;面对群众不解,唯有耐心解释。年轻人需学会将“酸”味转化为共情能力,多站在群众角度思考,用“土话”拉近距离,用真诚融化冰霜。每一次倾听,每一次解释,都是干群心与心的贴近,让“辛酸”成为日后“甘甜”的伏笔。

深耕基层,当以“实干”酿造“甜”味。基层工作的“甜”,往往藏在群众舒展的眉眼里,躲在难题破解的欣慰中。年轻干部俯身田间地头,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奔走街巷院落,为老人办理养老认证;搭建服务平台,让便民政策精准直达……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汇聚成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份“甜”,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的回报。青年干部当秉持“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信念,把小事办妥、把实事办成,让群众的笑脸,成为青春路上最甜的“勋章”。

攻坚基层,当以“坚韧”扛住“苦”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驻村帮扶、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桩桩件件都需落到实处。熬夜整理台账、冒雨走访入户、顶着烈日推进项目……这些“苦差事”,是基层工作的常态。年轻人要主动撕掉“娇气”标签,勇于到急难险重的岗位上“扛担子”,在“又脏又累”的一线锤炼“铁肩膀”。吃苦,是成长的“磨刀石”,更是人生的“必修课”。唯有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意志,方能练就担当重任的真本领。

守正基层,当以“担当”品味“辣”味。基层工作的“辣”,源于直面矛盾时的较真碰硬,来自坚守原则时的寸步不让。面对不合理诉求的纠缠、违规行为的试探、工作推进的阻力,“辣味”考验的是年轻干部的智慧与风骨。要敢于“亮剑”,以“我看谁敢签字”的坚决态度,守住政策底线、维护公平正义;也要善于“化辣”,用系统思维破解复杂矛盾,用创新方法疏通治理堵点。在敢闯敢试中彰显青春锐气,让“辣味”成为推动工作的“催化剂”,而非前进的“绊脚石”。

扎根基层,当以“初心”守护“咸”味。“咸”,是汗水的味道,更是初心的底色。基层少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更多是日复一日的坚守、点点滴滴的耕耘。年轻干部当如“智慧政务”赋能服务那般,既保持为民解忧的“温度”,也提升履职尽责的“精度”;更要以“永不止步”的执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政策落在民生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静待花开。这份“咸”味,是青春奉献的印记,更是初心不改的见证,让每一滴汗水,都化作浇灌基层沃土的甘泉。

基层“五味”,味味皆历练;青春答卷,笔笔在实干。年轻干部唯有以耐心化“酸”、以实干酿“甜”、以坚韧扛“苦”、以担当品“辣”、以初心守“咸”,方能在“五味”杂陈中沉淀成长,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成钢。基层这片广阔天地,终将成为青春最厚重的注脚,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黄陂区横店街道办事处 梅梦荣)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