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不仅镌刻在铁路发展的年轮深处,更始终锚定发展核心,将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期待,深度融入设施升级、服务创新、列车安全开行与每一座车站的便民升级全过程。“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铁路部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保障贯穿高质量发展始终,兼顾服务提质与职工关爱,多维度精准发力。广州南站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以实打实的举措破解出行痛点、传递服务温度、凝聚队伍力量,成为铁路系统践行民生承诺、彰显发展底色的生动缩影,为新时代铁路民生保障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出行体验的优劣,始于购票、贯于候车、终于乘降,全流程的顺畅便捷是群众最朴素的期待。广州南站深谙此道,从旅客出行的痛点难点切入,持续推进设施升级与流程优化,让“走得顺”成为出行标配。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等便捷服务全面普及,线上候补购票、一键改签功能迭代升级,彻底终结“排队难、取票繁”的困扰,实现“一证通行”,告别纸质车票的繁琐羁绊。换乘通道全面升级,耗时大幅缩短,实现高铁与地铁、长途客运的无缝衔接;针对老年旅客、外籍旅客等特殊群体,车站在开放式“广铁U彩”服务窗口专设外籍及港澳台证件核验台,安排专人协助操作电子设备,让技术升级的红利惠及每一位旅客,不留任何服务盲区。
候车环节的体验,直接决定出行心情。广州南站通过空间改造与设施补充,让候车不再是枯燥的等待。与广州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分馆,让书香伴旅途,旅客可免费借阅图书,在奔波途中享受片刻静谧;自助演奏钢琴的设置,为候车大厅注入文艺气息,让出行多了一份惊喜与温暖。更值得称道的是,车站对爱心服务设施的精细化打磨——“初心·春澜”党员服务岗提供问询解答、重点预约、广播找人等“一站式”服务,老人优享专区配备一键呼叫设备,千余张爱心专座精准覆盖候车区域,解暑药品、宣传扇等物资常备不懈,让老幼病残孕等重点群体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关怀。
设施升级改造的背后,更是“以人为本”的细节考量。广州南站以特色服务为抓手,让出行更有温度、更具质感。推广“两化”制度,推动服务标准更规范、服务流程更优化,确保旅客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普及“三语”服务,打破语言沟通壁垒,让外籍旅客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便捷与尊重。失物招领智能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搭配身份证自助领取机、遗失物品自助领取柜,让丢失物品的旅客快速找回失物,减少出行遗憾;“轻装行”同城行李搬运服务、高铁宠物托运业务试点推行,精准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让铁路服务更具包容性与亲和力。这些特色服务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铁路民生保障的暖流,让旅客感受到家人般的贴心呵护。
职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最终会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热情与动力。铁路服务质量的高低,终究取决于职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十五五”期间,铁路部门深刻认识到,只有把职工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才能让职工把旅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形成“关爱职工—优质服务—旅客满意”的良性循环。广州南站始终坚持“职工为本”的理念,将关爱职工落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队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针对节假日客流量大、职工工作繁忙的实际,车站设立“职工子女临托园”,配备专业看护人员和丰富的娱乐学习设施,让双职工在春运、暑运等关键时段无需牵挂孩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设立“两化”机制、“服务明星”奖项等,让职工的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合理回报。在生活关爱方面,车站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全方位关注职工身心健康;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建设职工书屋、运动场馆,常态化组织文体活动,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当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这份温暖便会自然传递给每一位旅客。从暴雨中为旅客撑伞遮雨,到深夜为晚点旅客送上暖心餐食;从快速处置突发疾病旅客的急救需求,到耐心解答每一个行程咨询,职工们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让民生保障的链条更加完整、更有力量。
“十五五”是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民生保障持续升级的黄金时期。以广州南站为代表的铁路枢纽,用设施迭代筑牢民生之基,用服务创新传递民生温度,用职工关爱凝聚民生力量,为铁路民生保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未来,随着铁路网络的持续完善、智慧技术的深度应用、服务理念的不断升级,铁路必将在缩短时空距离、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铁路是民生线,更是幸福线。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平安出行”到“舒心出行”,铁路民生保障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深刻彰显着国家发展的民生温度,书写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答卷。(通讯员:刘曼丹)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