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质人眼中的海啸和守护

2025-11-18 15:12:03 编辑:拓

11月5日是世界海啸日,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的地质队员们常年穿行于山海之间,比常人更清楚:平静海面下,地壳的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引发惊涛骇浪——海啸从不是海洋的任性,而是地球内部能量通过地质构造传递的剧烈信号。

90%以上的海啸由海底地震触发。当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逆冲断层处的岩石突然断裂,海底会在数秒内抬升数米,如同巨手猛然拍打海面,推动海水形成波长可达数百公里的“水墙”。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9.3级地震催生的30米巨浪,仅在7小时内就横扫14国,这让我们在勘察时对沿海活动断层带格外警惕——那些地层中的“伤痕”,正是海啸预警的重要密码。

地质人的工作,就是为海岸筑牢“隐形屏障”。我们在潮间带挖掘探槽,通过识别古海啸遗留的砂层,还原千年灾害历史;在海岸线布设GNSS监测站,毫米级捕捉地壳运动;将地层数据与地震监测网联动,为预警系统提供“地质依据”。这些藏在岩层与数据里的努力,只为在海啸来临前,多争取一分钟逃生时间。

对普通人来说,避险知识就是生命防线。若在海边突感强烈地震,或发现海水异常退去、露出海底礁石,务必立刻向海拔高于20米的高处奔跑,切勿折返取物。记住,海啸常以“多波次”来袭,首波过后的平静往往是更大危险的信号。

山海相依,生命与共。地质队员的脚步会始终追随地层的痕迹,而每个人对防灾知识的掌握,都是守护家园的重要力量。在这个世界海啸日,让我们以敬畏之心了解自然,以科学之举守护生命,让海岸的宁静永远延续。

作者:李欣宇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