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350公里时速“织线”:汕汕高铁联调联试里的粤东新机遇

2025-11-19 15:16:56 编辑:拓

当综合检测列车的鸣笛声划破粤东的天空,汕汕高铁汕头至汕头南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这不仅是一段162公里线路的“最后冲刺”,更是粤东地区接入全国高铁网“主动脉”的关键一步。从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技术参数,到串联汕头、揭阳、汕尾3市8区县的区位布局,这条高铁的每一寸轨道,都在编织着粤东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纽带”。

从“分段通车”到“全线冲刺”:350公里时速的技术底气

汕汕高铁的联调联试,藏着中国高铁的“精细功夫”:两列综合检测列车同步上阵,对轨道几何、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十余项指标开展“全身体检”,连地震预警场景都要进行模拟测试——这种“锱铢必较”的严谨,是350公里时速安全运行的底气。而在此之前,汕头南至汕尾段已于2023年底先行开通,如今汕头至汕头南段的联调联试,意味着这条串联粤东沿海的高铁线,即将实现“全线贯通”的闭环。

162公里的线路、7座车站,看似不长的里程,却补上了粤东交通的“短板”:过去从汕头到汕尾的公路行程需2小时以上,而高铁开通后,这段距离将被压缩至半小时左右。对沿线的潮南、惠来等区县而言,这不仅是“出门更快”的便利,更是产业、人才、资源加速流动的“催化剂”。

一头连湾区,一头牵粤东:沿海通道的“黄金纽带”

汕汕高铁的价值,从来不止于“粤东内部通勤”。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一段,它一头接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枢纽,一头串联起粤东的沿海城市带——当350公里的时速把汕头到广州的时间缩短至1.5小时左右,“大湾区上班、粤东生活”的跨城模式,将从想象照进现实。

对粤东地区而言,这条高铁是“发展的跳板”:依托大湾区的产业资源,沿海的制造业、旅游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对大湾区来说,粤东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也将成为区域协同的新动能。比如惠来的临港产业、陆丰的文旅资源,都能借助高铁的“速度优势”,更快融入大湾区的产业链与消费圈,让“沿海经济带”的蓝图,有了更扎实的交通支撑。

不止是“跑得快”:高铁里的乡村振兴与民生温度

在汕汕高铁的7座车站中,潮南、惠来等站点都位于粤东的县域地区。对这些地方的群众而言,高铁开通的意义,是“走出去”的路更宽了——年轻人可以更便捷地赴大湾区就业,农产品能更快运往全国市场;也是“引进来”的门更开了——游客能轻松抵达沿海渔村体验民俗,企业愿意到交通便利的县域布局产业。

以惠来县为例,过去因交通不便,当地的海鲜、特色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而高铁开通后,“上午捕捞、下午上桌”的新鲜度,将让这些特产成为大湾区餐桌的“新宠”;同时,临港产业园也能借助高铁的物流优势,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增长。从这个角度看,汕汕高铁的钢轨上,承载的是沿线群众对“更好生活”的期待。

当联调联试的列车在粤东大地飞驰,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条高铁的即将贯通,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它以350公里的时速,打破地理的阻隔,让粤东的“沿海潜力”与大湾区的“发展活力”同频共振,也让“交通强国”的愿景,变成了群众身边可感可知的幸福。(莫欣欣)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