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菊香满城。在武汉新洲区城市规划馆旁,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68家企业带来2180个岗位,线下人流如织,线上点赞如潮,“线下招聘+直播带岗”的双模式创新,不仅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了高效对接的桥梁,更展现了政府部门在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务实担当。
创新服务模式,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借助菊花展的人流优势,将招聘会设在群众身边,同时运用“直播带岗”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联动。这种“传统+现代”的融合模式,既保留了面对面交流的直观可信,又发挥了网络传播的广泛高效,让就业服务真正实现了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的转变。3100余人在线观看、5万次点赞互动的数据,正是群众对这种创新模式的积极回应。
精准对接需求,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活动现场划分的四大区域各具特色:优质企业区汇聚重点产业岗位,返乡创业区分享成功经验,培训机构区提供技能提升,人力资源机构推送多元信息。这种分区设置体现了对就业问题的系统性思考,既解决当下就业,又关注长远发展;既提供工作岗位,又赋能技能提升,形成了“就业+创业+培训”的完整服务链。
聚焦重点群体,体现公共就业服务的民生温度。从失业人员王女士通过免费培训重拾就业信心,到低空经济企业期待吸引本地青年,这些鲜活案例表明,此次招聘会真正关注到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针对性服务,更彰显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当前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新洲区人社局的这一创新实践表明了,做好就业工作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服务创新;不仅要搭建平台,更要精准对接;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
这种创新不是昙花一现的作秀,而是建立在持续优化的公共服务能力之上。从构建用工全流程服务机制,到开发技能培训资源,再到完善创业支持体系,新洲区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就业服务工作思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失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重拾信心,当新兴企业通过招聘会找到人才,当429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转变,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重生。期待这样的创新就业服务能够在更多地方推广实施,让就业的春风吹遍荆楚大地,为更多劳动者点亮前行的道路。(作者:娄凌峰)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