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于烟火气中,握紧安全的那份实在 ——参与站消防月活动个人心得

2025-11-20 15:29:55 编辑:拓

近期,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消防月活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手掌似乎还残留着提握灭火器时的重量,耳边还能隐约听到消防栓出水时水带震颤的“嗡嗡”声。作为一名亲历者,而非组织者,这次活动带给我的,不是纸面上的总结,而是一种“握在手里”的安全感。

一、 答题:从“熟悉的陌生人”到“知根知底”

说实话,一开始的消防知识答题,我以为是老生常谈。那些“ABC干粉灭火器”“安全出口指示”的名词,眼睛早就认识了。可当真正在考卷上被问到“扑救电气火灾,第一步该做什么?”时,我犹豫了——是切断电源?还是拿灭火器?这个每天都在身边的环境,里面的安全细节却像个“熟悉的陌生人”。

直到对答案时,大家为“先断源还是先灭火”争论起来,安全员用真实的案例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知识从“知道”到“能用”,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这次答题,像一次精准的“扫盲”,把这些印在标语里的文字,变成了我脑子里清晰的操作流程。

二、 灭火:37秒的震撼与掌控

以前的灭火演练,我多是站在后面看。这次,要求人人过关。轮到我时,看着铁桶里熊熊燃起的火焰,哪怕知道是演练,心跳还是漏了一拍。提起灭火器,比想象中沉;拔掉保险销,比想象中要用力。

按照“提、拔、握、压”的口诀,我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干粉喷涌而出,白色的粉末瞬间包裹了火焰。前后不过37秒,火灭了。我站在原地,手里是冰凉的灭火器罐体,心里却有一股热流。那是一种极度奇妙的体验:恐惧来源于未知,而掌控感来源于实践。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在灾难的萌芽阶段,亲手将它扼杀。这份“亲手扑灭”的体验,比看一百遍演示都来得深刻。

三、 试水:感受到“系统”的力量

最让我意外的环节是消防试水。我作为辅助人员,负责帮忙拖拽那根比想象中更重、更不听使唤的水带。当阀门开启的瞬间,原本瘫软在地的水带瞬间像被注入生命的巨蟒,充满力量地鼓动、震颤起来。水枪处喷出的水柱,不是温柔的涓流,而是带着巨大冲击力的“炮弹”。

那一瞬间,我感受到的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一套系统的力量。从稳定的水源、畅通的管路、可靠的阀门,到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配合——有人开阀,有人稳枪,有人监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这条“水龙”都无法如此驯服。我紧紧抱住水带,抵抗着它的冲力,心里想:消防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它依赖于背后这一整套可靠的人和物组成的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必须拧紧的“螺丝”。

四、 归于日常:从“活动”到“习惯”的沉淀

活动结束,热血冷却,但思考并未停止。现在,当我走在站里,会不自觉看一眼灭火器的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经过消防栓箱,会确认一下玻璃门是否完好、无遮挡;下班前,也会顺手检查一下工位的插座。

这次活动没有给我增加任何额外的工作,却悄悄地改变了我的习惯。它把“消防”这个宏大的概念,拆解成了我举手之劳就能做到的件件小事。它让我明白,安全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也不是一年一次的活动,而是我每次规范操作的手,每次人走电断的回头,和那份因为了解而不再慌张的底气。

这次消防月活动,于我而言,是一次真正的“赋能”。我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保护者,我成了一个心中有数、手上有技、身边有系统的主动参与者。这份踏实感,千金不换。

京石公司新乐东站   杨永欣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