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蓝医药付晓阳:30年3次转身重构中国医疗创新坐标系

2025-05-23 15:26:19 编辑:拓

导语:真正的壁垒突破不在于技术参数的超越,而在于重构价值坐标。

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进化史中,人们鲜闻付晓阳的名字。而一旦走进时代浪潮,你会发现这个低调的身影始终穿梭于行业潮头。

付晓阳在近30年中完成了三重身份的蜕变——从跨国器械企业的“幕后军师”到国产创新企业孵化者,再到药房静脉输液药物配置智能化的“操盘手”,他以超前半步的战略眼光,在多个关键节点为行业按下加速键。

创办中国首家医疗器械咨询公司捷通,孵化北芯生命、维视艾康特等二十余家创新企业。如今,他掌舵的美蓝医药研发出全球首套全流程全自动高速静脉配药机器人系统,并已经用于临床配药,为医院药房静脉输液药物配置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当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资本浪潮交织共振,付晓阳的实践刻写下属于中国创新者的独特注脚。

捷通二十年,架起产业升级的全球桥梁

20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裂变:恒瑞、复星等药企借政策东风快速崛起,医药市场年均增速约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疗器械领域70%以上的高端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化进程举步维艰,专业服务与人才缺口显著。

“当时,国内医疗器械咨询服务行业几乎是一张白纸,但正是这种空白给了我机会。”付晓阳回忆道。

1998年,有着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教育背景的付晓阳,创立了中国首家医疗器械咨询公司捷通咨询。这个看似超前的选择,实则源于他精准的产业洞察:政策法规、技术研发与市场落地之间,亟需专业化的协同纽带。

捷通咨询以“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搭建了覆盖注册临床、学术推广、人才服务、跨国资源对接的全周期服务生态,在20年间服务了3000余家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

持续创新的服务奠定了捷通的行业地位:

国内首家医疗器械法规服务,国内首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服务机构,国内首家医疗器械专业猎头,帮助客户取得超过5000张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前十年以专业服务引进一大批新进海外技术和产品,提升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高度和广度;后十年时间重点帮助国内优秀企业的产品合规上市及快速推动商业化,进而推动国内产业快速升级。

沿着产业链服务脉络,2005年,捷通创办亚讯联合会展公司。2006年,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共同主办首届中华医学会骨科年会(COA)。2010年,与国家药监局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共同创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论坛(CIMDR)。亚讯会展与中华医学会等国内顶尖学术机构合作,帮助客户规划产品学术推广策略,从而加快市场落地。

可以说,在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医疗器械标准与国际接轨方面,捷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高性能医疗器械被列为重点突破领域,政策明确提出“国产替代”战略。2016年,《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进一步推动医疗器械研发与成果转化。

2017年,泰格医药以6亿元收购了捷通泰瑞,之后成为亚洲最大临床CRO。至此,本土医疗器械咨询龙头捷通已悄然完成历史使命。

而在此次并购背后,暗含着一个医疗人的觉醒:“看着服务过的3000家企业发展,我渴望更深度参与价值创造。付晓阳决定开启从咨询服务向创新投资孵化的全面转型。

“付式孵化论”催生200亿创新矩阵

2015年,付晓阳解锁了投资人身份。凭借对医疗器械行业及其各细分领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技术与团队的精准理解,他作为联合创始人和早期投资人,先后成功投资并孵化了北芯生命科技、硅基仿生、维视艾康特等1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

这一系列全链条孵化实践,从甄选具有潜力的创业者入手,为其提供初始创业资金,协助搭建核心团队,明确产品研发方向,并加速研发进程,助力后续融资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目前,其孵化公司总估值超过 200 亿元。

2019年初,付晓阳和高瓴资本深入交流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高瓴资本启动重仓布局中国医疗器械投资,同年,付晓阳与高瓴资本携手创办高远瑞研,专注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他们投资并孵化了杭州微新医疗、美蓝医药、中杰超润等7家创新医疗器械企业。

在对投资孵化项目的选择上,付晓阳主要从五个维度进行考量:

大市场:锁定百亿级以上赛道。如心血管介入和眼科器械;

强技术壁垒:革命性技术创新。几乎每个企业都有核心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创始团队:关注并培养创始人及创始团队。卓越的创始人精神和团队能力是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

前瞻性:精准预测5~6年后细分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和市场热点。确保研发阶段的成果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点产生最佳市场价值;

竞争格局:关注低密度和被忽略的赛道,避免企业在弱小的早期阶段遭遇强竞争格局。

这套严苛标准下,孵化企业的崛起绝非偶然。形成独特孵化及早期投资模式。

“我们不做追随式创新。”付晓阳的坚持在数据中得到印证:80%孵化企业核心产品实现全球首创技术,100%填补国内空白。

但这位“超级陪跑员”心中始终留有遗憾。亲手缔造变革的渴望,驱使他走向第三次破界——亲自执掌美蓝医药,用工业4.0技术重构中国千亿级静脉配药市场。

“AI+工业4.0”重构静脉药配的中国答案

回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PIVAS)的发展,1969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院设立全球首个PIVAS。随后这一模式迅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得到推广。

国内PIVAS的发展历程同样令人瞩目。1999年,上海建立了国内首家PIVAS,随后广东、江苏等地纷纷跟进。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进一步推动了PIVAS规范化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并运行的PIVAS数量约2000余家。但是巨额的设备场地投入,专业药师的匮乏,配液质量无法得到可靠保证,大量繁重且重复度极高的人工作业,以及伴随着院感和人员伤害,配液中心的运营并不轻松。

2019年,付晓阳发起创办美蓝医药,2023年起,任美蓝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美蓝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全自动高速静脉药物配制机器人系统,能够精确地完成药品的抓取、计量和调配工作,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特点,开创性地实现一站式解决医院静脉药物调配难题。

美蓝医药精准定位为配液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壁垒如下:

产品具备高兼容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院的输液配液需求,适配多种药物及液袋厂家产品;系统严格遵循国家卫健委PIVAS规范要求;全球独创自主研发;综合运用了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材料科学、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及PIVAS药学等多领域前沿技术,实现了复杂技术的高度集成。

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医疗生产力的范式重构。

更少人工,更小面积,更高速度,更优质量,更低成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代替人工,美蓝的目标是推动实现静配的产业革命。

从传统模式到美蓝智能化转型的多维度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它让药师从“配药工”回归专业本位。在传统模式中,药师大量时间耗费在复杂的流水线劳动环节。而在智能时代,美蓝助力医护人员回归临床,药师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更有价值的药学工作。

在复杂程序和精准操作的生产场景下,AI、机器人和自动化产线替代人工是必然趋势。而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是在医疗场景下的典型生产场景。

美蓝产品在2025年上市即引发了行业震动。美蓝全自动静脉配液机器人系统(ML300)作为一款先进的智能静脉输液药物配置系统,在过去的两年期间于北医三院和天津肿瘤医院长期验证合格。目前该系统已正式商业化销售,进入日常临床配液阶段。

而这背是付晓阳三十年行业积淀的集中爆发:是研发、生产、质量、市场和销售的完美结合。

在付晓阳看来,美蓝的创新实力是新质生产力最佳诠释“美蓝承载着上百项专利,我们花了六年时间,2亿元研发投入,只为证明中国医疗创新不该只是追赶者。”他希望通过美蓝的推进,未来能够改变中国静脉药物配置的生产逻辑。

从新质生产力价值锚点的角度,在中国每年直接花费近1400亿的中国静脉配液市场中,10%份额即可支撑百亿级营收。而这或许也是中国医疗产业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范式输出”又一伏笔。

结  语

时代浪潮中,付晓阳的每次转身都在回应同一个命题:如何让中国医疗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

他的答案是:创新。不仅是创新的技术,也包括创新的市场策略和管理。

当集采重塑行业格局时,付晓阳孵化的创新矩阵展现出亮眼成绩:

杭州微新开发出全球首台妇科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艾康特国内首个巩膜镜产品上市;

中杰超润的半月板修复及置换解决方案成为全球首创;

北芯生命三度斩获药监局创新通道认证;

硅基仿生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登顶国内市场;

美蓝医药以全球首创静脉药物智能配制系统,将中国医疗机器人技术推向无人区……

这些分散的创新节点,或重构医疗生产场景,或再造行业标准,又或通过底层创新将曾经的进口垄断领域转化为中国智造新高地。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创新重塑价值

在这背后,付晓阳践行的始终是最朴素的真理——勇于创新者,正在制定新规则。

“破壁者”,似乎能恰如其分地注解付晓阳的商业哲学。因为真正的壁垒突破不在于技术参数的超越,而在于重构价值坐标。

创新者,终成破壁人。

付晓阳

出生日期:1975年4月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学士

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学硕士

人物评价:

中国医疗器械服务领域先锋

天使投资人,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创始人

医院静配智能化时代的变革者

中国医疗创新生态的“破壁者”。

核心成就:

1998年,创办中国首家医疗器械咨询公司捷通咨询,开创行业合规化服务先河,后以6亿元估值被泰格医药收购。

2005年,创办亚讯联合会展公司。

2006年,联合中华医学会创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年会(COA)。

2010年,联合国家药监局创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论坛(CIMDR)。

2015年起,作为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人,成功孵化深圳硅基仿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视艾康特(广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创新医疗器械公司。

2020年,与高瓴资本联合创办高远瑞研(天津)科技合伙企业,投资孵化了杭州微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杰超润(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现任职务:

2023年起,任美蓝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推动全球首个全自动静脉配药机器人商业化,引领医疗配药智能化升级。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