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乘务箱看铁路变迁史

2025-06-12 09:13:14 编辑:拓

本网6月12日讯 铁路老物件是中国铁路的历史见证,它镌刻了铁路的光辉发展历程,记载了无数铁路人的鲜活记忆,是铁路人极其珍贵的财富。

近年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深入挖掘铁路老物件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着力打造“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专题宣传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国铁集团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共和国印记·人民铁路为人民”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征集了一批“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遴选了一批“与共和国同行”铁路故事讲述人,精彩讲述中国故事铁路篇章。

在衡阳铁路老物件陈列馆的玻璃柜里,静静躺着一个编号436的乘务工作箱。这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木制箱子,长45厘米、宽20厘米、高20厘米,外表包裹着斑驳的皮革。空箱重达五六公斤,当运转车长将信号灯、信号旗、工作册以及“响墩”“火炬”等安全设备装入后,总重量超过十几公斤。

运转车长曾被称为列车安全运行的“守护神”。在风雨交加或烈日当头的日子里,他们背负着沉甸甸的工作箱,行走在列车与站台之间。箱中的“响墩”是一种装有炸药的铁制圆盘,当列车碾压时会发出巨响警示;而“火炬”摩擦后能燃起千米可见的紫红色火焰,都是在紧急情况下守护生命的重要屏障。每一次非正常停车,车长都要背着这沉重的箱子步行至千米外设置警示装置,以防追尾事故。

陈列馆里,老式木箱旁静静立着一个现代拉杆式乘务箱。轻盈的材质、灵便的滚轮,与笨重的老箱子形成鲜明对比1。这一轻一重的并置,无声诉说着铁路工作条件的沧桑巨变。

从蒸汽机车时代到“复兴号”高铁时代,乘务箱重量的减轻折射出中国铁路的现代化进程。2008年高铁动车组开行后,客运列车取消了运转车长岗位;如今智能化行车系统让“响墩”“火炬”成为历史文物12。那只沉甸甸的木箱,已化作一座工业纪念碑,承载着铁路人艰苦奋斗的记忆,也衡量着中国铁路从负重前行到轻盈飞奔的辉煌历程。(彭清宇)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