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欧班列跑出亚欧合作“加速度”

2025-06-16 10:21:48 编辑:拓

6月10日,青岛胶州站一声汽笛,中欧班列第11万列列车启程。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像是一声号角——11万列火车,载着中国制造、欧洲风情,在亚欧大陆上织出一张“钢铁丝路网”,让“天涯”变“咫尺”。

跑得快,更要跑得“聪明”。中欧班列能跑出“加速度”,靠的是背后“看不见的手”。铁路和海关联手搞“快通”模式,就像给班列装上了“智能导航”:货物在口岸停留时间缩短三成,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这些“关卡”如今成了“快速通道”。以前班列像“散兵游勇”,现在通过“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布局,成了“集团军作战”,货物从中国到欧洲,一路畅通无阻。

服务升级,班列变身“带货王”。中欧班列的“硬实力”是速度,“软实力”则是贴心服务。全程时刻表班列让跨境运输像坐高铁一样准时,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12天“稳稳到货”,全球产业链从此有了“定心丸”。更绝的是,班列还能“私人定制”——电子产品怕磕碰?冷链食品要保鲜?铁路部门直接“对症下药”。如今,班列运的货从最初的电子产品,变成了汽车、光伏板、红酒、乳制品……义乌的小商品、重庆的笔记本,全靠这趟“国际快递”走向世界。

轨道延伸,机遇也跟着“生根发芽”。中欧班列的轨道,就像一条“金线”,把亚欧大陆的“珍珠”串了起来。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欧洲内陆从此有了“出海新通道”。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波兰的马拉舍维奇枢纽,因为班列的到来,从“小透明”变成了“香饽饽”。波兰一家铁路公司负责人直言:“班列带来了货,更带来了钱!”这11万列火车,运的不仅是货,更是亚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万列是个里程碑,但绝不是终点。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正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在欧亚大陆上飞驰。它告诉世界:开放合作的路,只会越走越宽;互利共赢的未来,就在前方。(张宝岐)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