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华北电力大学“七彩筑梦,心暖童路”社会实践队在衡水市大纪家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力军的引领下,踏进了一户特殊家庭的大门。这里住着31岁的先天心智障碍青年小利,一场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如一缕阳光穿透阴翳,让这个平静的午后充满了温馨与理解的回响。
两名实践队成员用微笑打破了初次相见的陌生感。他们轻轻蹲在小利身边,耐心做着自我介绍,话语轻柔,充满善意。小利起初目光有些闪躲,但在志愿者们持续的温和交流与互动游戏中,他逐渐抬起头来,用点头或简短词语回应这份真挚的问候,最初的隔阂在真诚面前悄然溶解。
破冰之后,一场充满趣味与成就感的手工活动拉开帷幕。志愿者们拿出五彩缤纷的布片、胶水和画纸,协助小利制作布贴画。一位队员细致示范,另一位则在小利身边耐心引导,手把手教他如何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布片,如何粘贴组合。每当小利独自完成一个小部件,志愿者们便立即给予温暖鼓励——“真棒!”、“颜色搭配得真好看!”。小利专注的神情里洋溢着完成作品的喜悦与小小的自豪感。
活动尾声,完成布贴画的小利与志愿者并肩站在一起,镜头捕捉下这充满温馨与信任的瞬间。照片中的小利笑容明朗,眼神清澈,如同他手中缤纷的布贴画一般绽放着纯净的生命光彩。
小利的母亲全程陪伴,目睹了这场充满理解与耐心的互动。“他很久没像今天这么开心过了,” 母亲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眼角泛着感动的泪光,“你们是真把理解带进了家门。这些小老师不急不躁,一点点引导他、鼓励他,真心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常来!”
华电“七彩筑梦,心暖童路”实践队这一天的入户陪伴,远非一次单向帮扶,而是社会关怀对大龄心智障碍群体的深度回应。他们的行动无声述说着一个共识——每一个生命的独特光芒都值得温柔守护。这样的守护绝非任务终点,而是全社会深入探索和实践包容性支持体系的起点。只有当更多群体勇敢走出课堂,用专业知识和人文温度叩响特殊家庭之门,理解与尊重才能真正融入社会的每一寸肌理。这支年轻队伍用“七彩筑梦”的信念证明,改变从“心”开始,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温暖便会在心与心之间不断传递、扩散,最终汇成照亮更多角落的光芒。
华北电力大学“七彩筑梦,心暖童路”实践队 供稿
作者:李畅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