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华北电力大学‘童’心筑梦,‘阜’见未来”暑期实践队与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希望小学共同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传承红色记忆,促进实践队员将当地红色资源与支教相结合,在教学中将红色记忆篆刻在孩子们心中,实践队参观了凹里村的红色遗址——顾家老宅。
图1 实践队抵达凹里村
入顾家老宅,忆往昔峥嵘。作为凹里村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顾家老宅的每一处砖瓦都承载着峥嵘岁月的记忆。实践队员们产生了深深地好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英勇家族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倾尽一切。李老师的细致讲解中,“顾家五儿女投身革命”的英勇事迹徐徐铺展。在那风雨如晦的抗战时期,顾家人怀着炽热的爱国之心,纷纷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伟大事业中。顾棣及其兄弟姐妹,在纷飞战火里,毅然选择毁家纾难,为抗击侵略者倾尽全力。其中,顾棣作为红色摄影家,更是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了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图2 李老师介绍顾氏老宅
游红色旧址,悟革命初心。众人迈步穿行于顾家老宅的院落间,在砖木结构的老建筑里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老宅三个展厅串联起一段段浸透着初心与担当的红色记忆。“戎马一生两袖清风无人不颂,忠诚为党一身正气有口皆碑。”顾棣的哥哥顾棠用一生践行着战友和领导对他极高的评价。无论是在部队期间找粮草、抬担架,还是任村长后的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他都用一生践行了“忠诚为党,服务为民”的初心;“为历史存真,为精神立传。”顾棣则铭记恩师重托,倾注一生进行国家档案的整理,让绝大多数的“死档案”死而复生。他的摄影作品更是一部部鲜活的历史教材,以直观且震撼的方式,让后人铭记先辈奋斗历程。
实践队员们逐渐明了革命初心:是战火纷飞中“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诚担当,是国家危难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绝选择。
图3 李老师向队员们讲述红色故事
离顾宅旧址,谋支教新篇。带着参观时激荡于心的红色记忆,实践队员们走出顾家老宅,指尖仿佛仍能触到历史的温度,耳畔似还回响着先辈的誓言。这场红色寻根之旅,不仅让大家读懂了顾家儿女“毁家纾难”的家国大义,更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从不是封存在旧址里的静态符号,而是能为乡村教育注入生命力的“红色引擎”。在后续的支教计划中,实践队员将顾家老宅的红色故事、在顾家老宅领悟的革命初心与后续课程相结合。
开发“红色故事”特色课程时,计划以顾家老宅的抗战家书为切入点,让孩子们在字迹的斑驳中触摸战火中的牵挂;以顾棣摄影作品为线索,通过“看图讲史”让军民鱼水情变得可感可知,让 “为家国担当”的种子在故事里生根。
图4 队员们对于课程设计的讨论
“红色故事是火种,乡村支教为薪柴。”红色故事在乡村课堂中点燃,照亮孩童对家国历史的认知,燃旺其心中的爱国热情;实践队员助力红色火种的燃烧、传递,燃起乡村孩童心中理想信念的熊熊烈火,照亮他们前行的漫漫征途。支教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要让红色血脉在课堂里流淌,让革命初心在孩童心中延续,最终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火种。
撰稿人:王鑫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