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褪去“志愿蓝” 扎根“泥土黄”

2025-08-07 16:08:53 编辑:拓

2022年,我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一名志愿者,参与了首都国际机场激活中心的注册工作,顺利完成了闭环内三个月的服务保障任务。带着这份“一起向未来”的热忱,我在2023年毕业后,踏上了前往河北省王同岳镇崔口村的旅程,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到村任职生涯。从“研究生”到“选调生”,从“学子心”到“为民情”,从“课堂书案”到“田间地头”,从那身干净的“志愿蓝”,到满身洗不净的“泥土黄”,这抹新的色彩里,藏着身份的转变,也裹着成长的命题。

从“志愿蓝”到“泥土黄”,是责任担当的延续与升华。在冬奥会期间,我的工作是在“国门第一岗”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涉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身份注册卡激活服务。那时的责任,有着明确的流程和标准,是在一个国际化的场景中,展现中国青年的热情与专业。而成为基层工作人员后,“责任”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厚重。它是清晨被大爷大妈堵在村口询问医保报销的流程;是深夜在灯下核算村集体产业的收支明细;是在暴雨天里挨家挨户排查危房隐患;更是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中,摸透每一户的情况、每一个人的期盼,让“被动响应”变成“主动感知”。这种责任不再局限于特定场景的服务,而是渗透到乡村治理的毛细血管,关乎村民的柴米油盐与村庄的长远发展,“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口号,更是要在家长里短中筑牢民生底线,在产业发展中拓宽致富门路,让责任在混着汗水的“泥土黄”里生根发芽。

从“志愿蓝”到“泥土黄”,是能力素质的锤炼与提升。冬奥志愿工作教会我的是标准化服务能力——如何用外语清晰沟通、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微笑、如何快速响应突发状况。而基层的工作变得复杂而具体,涉及政策宣传、矛盾调解、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需要的是“复合型”本领。既要懂政策法规,能给村民讲清土地流转的利弊,又要会田间劳作,能和农户一起测算玉米的亩产量;面对村内的纠纷,我学会了如何与村民真诚沟通,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调动乡贤力量搭建调解桥梁;在参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我了解了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练精本领”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把政策“翻译”成方言,把技术“转化”成实效,把难题“破解”成经验,就像冬奥培训里强调的“零失误”,基层工作或许没有聚光灯,但每一次精准解决问题的背后,都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在映着晨光的“泥土黄”里,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了提升,更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明白了基层工作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

从“志愿蓝”到“泥土黄”,是初心使命的坚守与践行。冬奥会的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自豪,也让我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的决心,而到村任职,正是我践行这份初心使命的第一步。我深知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是第一要务,我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因地制宜,把设施葡萄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精心管护村里种植的杨树、国槐、垂榆等集体树木,最大限度提升树木品质价值;我们铺设给排水管道、硬化道路、改厕,修建互助幸福院;同时,我们还注重加强村里的文化建设,修建了体育活动设施、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在这个过程中,每当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我总会想起冬奥培训时学到的“用户思维”,村民的需求就是我的“服务手册”,每当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浸着稻香的“泥土黄”,见证了我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志愿蓝”在无数个瞬间被晨光染成金边,那些为了保障赛事顺利运转的坚持,化作了我行囊里最珍贵的“通关文牒”,这抹蓝色教会我,青春的价值在于把小我融入大我。此刻我身着“泥土黄”,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脚下沾满麦田的芬芳,明白了成长的意义在于把理想种进大地,生长出的不仅是乡村的新貌,更是在新时代土壤里,用担当、本领与初心浇灌出的青春之花。

(投稿人: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王同岳镇政府 齐远)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