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新媒兴农,乡约韶华”突击队:青春践行“百千万”,赋能古村担使命

2025-08-08 10:10:12 编辑:拓

为深入贯彻省委“1310”部署,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2025年6月27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新媒兴农,乡约韶华”突击队走进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蒙古村,通过多维调研、精准把脉、实践赋能,扎实开展助农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由2名指导教师带队,8名队员共同参与,紧扣“文化赋能、数字助农”主线,旨在依托新媒体技术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突击队成员秉持这一信念,将以新媒体技术激活民族文化生命力,以青年智慧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在民族地区发展实践中躬身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晨曦微露,突击队全体成员已精神抖擞地集结于校园门口。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脸上写满服务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眼神中饱含着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炽热情怀。

 

 

图1:突击队队员进行出征仪式(摄影:黄宇豪)

深入民族地区腹地,感悟文化振兴力量

抵达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后,实践队即刻赶赴蒙古村开展实地调研。古村依山傍水,青瓦木楼错落有致,蕴含着壮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地特色农家乐,队员们品尝以原生态食材烹制的民族美食,深切体会到壮瑶民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与饮食文化精髓。实践队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石

 

 

图2:突击队队员们深入古村感受民间风俗。(摄影:何芷妍)

 

分组调研强实践,挖掘文化资源富矿

午后,实践队分组深入蒙古村开展系统性调研。队员们走进传统民居,民俗文化组聚焦民族特色图纹与彩绘壁画,解读壮瑶先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与敬畏,为构建民族文化数字化资源库积累了丰富素材。

通过镜头记录文化内涵,实践队将新媒体技术与民族文化保护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数字化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图3:突击队队员们对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壁画进行考察与记录(摄影:林莹)

 

统筹谋划促发展,凝聚共识绘蓝图

夜幕降临,指导老师与队员们开展专题工作会议。下一步,突击队将聚焦当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创意剪辑、特色设计等方式,推动紫苏辣椒酱等特色农产品"触网出圈",助力打通"农产品上行"数字化渠道。

实践队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号召,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图4:突击队队员们根据当日搜集资料,开展会议,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准备。(摄影:黄浩铭)

“首日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省委部署‘百千万工程’的深远考量,也真切感受到民族地区群众对发展的热切期盼。”实践队队长何芷妍表示,“全体队员将牢记服务‘国之大者’的使命,以扎实调研为依托,努力形成富有实践价值的成果,为连山落实‘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方案。”

据悉,在后续实践中,该团队将聚焦古村文旅融合、特色农产品开发、乡村治理创新等领域深入调研,通过数字媒体赋能、技能培训提质、资源整合聚力等途径,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连山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建设的奋斗篇章。

 

 

图5:实践队在蒙峒古村合影(摄影:王欣阳)

 

(通讯员:何芷妍、谢思静、黄浩铭、黄春爱、王欣阳、黄宇豪、林莹、张泽冰)

撰稿:何芷妍

来源: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新媒兴农,乡约韶华”突击队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