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化产学研融合:华北电力大学专项实践为智能运维技术注入新活力

2025-08-27 11:21:40 编辑:拓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实践团队赴国网山东省电力实验室,开展了以"高压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与智能运维技术"为主题的专项实践研究。实践期间,团队携自主研发的"GIS局部放电智能定位检测装置"深入电力科研一线,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数据采集和技术交流,对智能检测技术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工程化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索。

实践初期,团队成员在工程师的指导下,系统参观了设备状态检测实验室。工程师向团队介绍了第六代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进展,重点阐述了现场应用中面临的电磁干扰抑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团队成员就传感器优化布置、信号处理算法等专业技术问题与工程师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团队跟随技术人员前往变电站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团队成员系统观测了超声波与特高频检测设备在现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现场设备密度和电磁干扰强度远超实验室环境,"团队成员表示,"这为自研装置的抗干扰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团队成员在高压实验大厅开展了对比实验研究。通过搭建自研装置测试平台,与标准检测设备进行同步测量,获得了相同缺陷模型下的比对数据。实验数据显示,自研装置在检测灵敏度方面表现出优势,但在背景噪声抑制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团队成员利用晚间时间对日间采集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算法优化,持续改进装置性能。

实践过程中,团队与技术人员保持了密切的技术交流。在日常研讨中,工程师分享了深度学习技术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提出采用特高频检测技术改进信号特征提取的建设性建议。这些专业交流为装置的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在实践后期,团队基于现场采集的多工况实验数据,对自研装置进行了系统性优化改进。包括重新设计传感器屏蔽结构、优化数字滤波算法以及增设现场工况自适应模块等重要改进。"这些改进均基于现场实际工况需求,"团队负责人表示,"例如自适应模块的开发,就是为了解决现场技术人员需要频繁调整设备参数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结束前,团队与技术人员整理了期间采集的典型局部放电数据样本,这些包含多种工况的实验数据将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这些现场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团队成员表示,"将用于建立更接近实际工况的仿真模型。"

通过此次实践研究,团队不仅获得了珍贵的现场实验数据和工程经验,更深入认识到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之间的转化关系。"此次实践为后续研发指明了方向,"指导老师表示,"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工程实际需求,这次实践为同学们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实践平台。"

据悉,该团队将继续与山东省电力实验室保持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电力设备智能运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此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转化。

文字 华北电力大学“电踪智识”实践队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