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青春之眼,悟革命之魂与时代担当

2025-08-27 16:35:46 编辑:拓

(华北电力大学 余厚全 蔡雨乐 赢克 郑耀国 丛荻)

一、实践缘起:青春与红色的双向奔赴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柏坡是革命转折的“关键坐标”;在青春的坐标系里,我们渴望探寻“信仰的密码”。本次实践以青年视角解码西柏坡,试图回答:革命先辈的青春如何燃烧?红色精神如何照见当代青年的使命?

二、实践见闻:从历史细节中叩问初心

1. 雕塑前的青春对话

站在革命群像前,四位青年与先辈“同框”。先辈们青春赴死,为的是“让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我们的青春,该如何锚定方向?——答案藏在“为人民奋斗”的行动里。

2. 土地法大纲的“民生温度”

条文背后,是“耕者有其田”的朴素承诺。党以土地为纽带,凝聚起千万农民的力量。这启示我们:任何事业,唯有扎根人民,方能行稳致远。作为青年,需关注民生痛点(如乡村振兴、社会公平),在服务中彰显价值。

3. 三大战役的“战略启示”

从辽沈的“关门打狗”到淮海的“车轮战”,党中央展现出卓越的全局思维与协作智慧。这让我们思考: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青年如何培养系统思维、协作能力,在学业、职场中“排兵布阵”,攻克难题?

4. “两个务必”的时代叩问

参观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时,“务必谦虚谨慎、务必艰苦奋斗”的教诲,如惊雷贯耳: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青年如何摒弃浮躁、拒绝躺平?——答案是以奋斗定义青春,用实干回应时代。

三、青春使命:从“感悟”到“行动”的转化

1. 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以史料为据,用短视频、宣讲会等形式,向同龄人讲好“土地改革让农民站起”“三大战役背后的人民力量”等故事,让红色基因“潮”起来。

2. 做时代责任的“担当者”

将革命先辈的“担当精神”融入日常:科研中攻坚“卡脖子”难题,志愿时服务基层民生,职场上深耕专业领域——以“小奋斗”汇聚民族复兴的“大力量”。

3. 做全局思维的“践行者”

学习革命先辈的“全局观”,跳出个人得失,关注国家战略(如“双碳”目标、乡村振兴),在时代浪潮中找准个人定位,让青春与国家同频共振。

四、结语

西柏坡的红色实践,让青春与历史共振。我们读懂了革命的艰辛,更明晰了使命的重量。以青春之我,承革命之魂,方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奋斗篇章。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