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指出美育是借助美学理论进行教育,以促进德育的实现。为深化美育教育实践,让美真正滋养孩子们的眼眸与心灵,7月15日,华北电力大学“‘童’心筑梦,‘阜’见未来”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组织阜平县凹里村长林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书法绘画实践课。
图为实践队员给孩子们分发教学用具。严丽清供图
实践队员为孩子们精心筹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毛笔字体验课,淡淡松烟香的墨锭、洁白温润的宣纸与笔锋饱满的毛笔整齐摆在书桌上。队员在讲解汉字结构时,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结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一边耐心讲解,一边亲自示范,强调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要点,让孩子们深刻体会书法的笔法技巧。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毛笔字。严丽清供图
在一次次模仿与尝试中,孩子们渐渐找到了感觉。宣纸之上,稚嫩的笔画慢慢有了模样:横画努力写得平稳,竖画尝试挺得笔直,撇捺伸展时带着小心翼翼的认真。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摊开的宣纸上,映出孩子们笔下或工整或稚嫩的字迹,也映出他们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
图为小朋友们练习毛笔字。严丽清供图。
毛笔字的墨香还未散尽,绘画课的斑斓色彩已悄然铺开,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释放创意的大门。长条桌上,一排排削得尖尖的油画棒、码得整整齐齐的水彩笔与洁白的画纸静静等候。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抓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小手指捏着蜡笔,一笔一划勾勒出圆滚滚的小熊,特意给它画上了彩虹色的肚皮,圆眼睛里点上两点高光,瞬间透着机灵;有的偏爱水彩笔,在纸上涂出戴着粉色蝴蝶结的小兔子,长长的耳朵翘得老高,脚下还添了片青草,说要让小兔“吃得饱饱的”……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在笔尖慢慢成形,线条或许稚嫩,配色或许大胆,却满是孩童独有的奇思妙想。
图为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严丽清供图
实践队员们也加入创作队伍,有的坐在小女孩身边,和她一起琢磨“给小猫的围巾选红色还是黄色”;有的蹲在男孩旁边,看他画“会喷火的恐龙”,时不时点赞:“这个牙齿画得好锋利,一看就很有力量!”;还有人拿起画笔,在孩子们的作品旁添上几笔——给小熊加朵小花,给小兔画片草地,用陪伴与鼓励悄悄点燃他们的创作热情。
活动尾声,实践队员们取出精心准备的文具礼盒——崭新的油画棒、印着卡通图案的水彩笔,还有厚厚的绘画本。孩子们捧着礼盒,指尖轻轻摩挲着光滑的笔杆,眼睛亮晶晶的。
图为孩子们拿着画笔合影。严丽清供图
笔墨的香、色彩的暖,还有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都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收获。“老师,我以后还要写毛笔字,画好多好多画!”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这不仅仅是一堂美育实践课,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播种。——当孩子们在笔墨间触摸汉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种子便已悄然植入心田,滋养出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通讯员:宋泽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