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间驴肉火烧“出圈”:从路边摊到连锁店,老味道如何守得住

2025-09-02 17:55:08 编辑:拓

——许国柱

清晨六点的河间老街,刚出炉的驴肉火烧散发着麦香与酱香交织的热气。摊主李师傅用长叉挑起金黄酥脆的火烧,麻利地切开,夹入切片的凉酱驴肉和晶莹的驴焖子——这道有300年历史的河北非遗小吃,如今正以“热饼凉肉”的独特搭配,从街头巷尾走向全国连锁门店。

河间驴肉火烧的“出圈”并非偶然。去年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餐中,河北籍航天员点选的驴肉火烧引发热议,让这道小吃意外成为“航天同款”。而背后支撑其走向全国的,是当地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在河间百盛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经过20余种调料酱制、24小时卤煮的驴肉,正通过冷链系统发往全国;漕河驴肉公司研发的全自动打火烧机,一次能烤制30个面坯,却仍严格遵循“色如金、酥如雪、形如书、薄如纸”的传统标准,确保每个火烧都有三层以上的酥脆口感。

标准化生产并未让老味道褪色。河间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商户赴外地取经,税务部门提供增值税减免政策,金融机构推出“驴火云贷”,多管齐下助力小吃产业化。如今,当地12家驴肉生产企业、5家火烧皮加工厂撑起完整产业链,年生产火烧皮超6000万个,全国门店突破一万家,覆盖70%以上县城。在河间驴肉火烧旅游文化节上,既有老匠人现场展示三分钟切出薄如蝉翼的驴肉,也有真空包装的礼盒装产品供游客选购,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融合。

“凉肉要切得见纹理,热饼得烤到咬着脆”,这是李师傅坚守的老规矩,也是所有连锁门店的操作准则。从路边摊到连锁店,河间驴肉火烧守住的不仅是“几十种中药酱制”的老手艺,更是河北人对美食的匠心与坚持。预计今年底,当地驴肉火烧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亿元,这道平民小吃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黄金名片”。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