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产业转型与人才适配新路径——河北大学法学院冀域研行调研队暑期社会实践

2025-09-08 09:16:40 编辑:拓

□ 记者 未颀涵 付笑颜  左浩然 秦浡洋

□ 通讯员 刘浩宇 陈珂珂

盛夏时节的雄安新区,白洋淀碧波映日,数字经济产业园塔吊林立,一场聚焦 “产业转型与人才适配” 的调研正火热开展。7 月 20 日至 8 月 10 日,河北大学法学院冀域研行调研队(成员涵盖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专业),深入雄安新区白洋淀产业园、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雄安城市超算中心等核心区域,结合保定、张家口、邯郸等地实践,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乡村振兴双维度,探寻河北产业升级与人才供给的适配之道。

一、超算中心里的 “算力人才” 之问:新兴产业需求如何对接高校培养

图片1.png

“超算中心每秒 200P 的计算能力,正支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研发,但运维、数据建模岗位还缺 30% 的专业人才。” 在雄安城市超算中心,技术主管王工的话让调研队成员陈珂珂印象深刻。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调研组组长,她带着《产业 - 人才供需调研表》,逐一记录岗位对 “Python 编程”“大数据分析” 的技能要求,“这些需求和河北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对比,能清晰看到‘理论多、实践少’的差距”。

在超算中心展厅,一块实时更新的 “算力应用热力图” 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白洋淀生态治理模拟、雄安新区规划设计建模、京津冀产业链协同计算等场景,正源源不断消耗着算力资源。“我们需要既懂算力技术,又了解本地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中心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与河北高校的合作多停留在短期实习,缺乏 “订单式” 培养机制 —— 这一结论,也在后续与河北工业大学雄安研究院的座谈中得到印证,该院 “智能装备研发中心” 主任提到,理工科毕业生留冀率不足 40%,“薪资差距、发展平台是主要原因”。

二、市民服务中心的 “政策温度”:从一张补贴清单看人才留存

图片2.png

“大学生来雄安创业,不仅能享受 3 年住房补贴,还能申请最高 50 万元的创业贷款。”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人才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向调研队展示的《雄安新区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细则,让队员左浩然眼前一亮。作为信息员,他仔细记录下税收减免、子女入学等 12 项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如何落地,企业和学生是否知晓,是我们调研的重点”。

“市民服务中心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才感知雄安温度的窗口。” 指导教师康翠迪(河北大学团委书记)建议,调研队可结合这些案例,在报告中提出 “政策宣讲进高校”“企业政策专员培训” 等建议。队员们随即整理出《河北直播电商政策支持清单》,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补贴、扶持政策汇总成册,“希望能帮企业和学生‘少跑腿、多办事’”。

三、白洋淀产业园的 “协同密码”:从 “北京研发 + 河北生产” 看产业链人才需求

图片3.png

白洋淀产业园内,某智能装备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组装着来自北京的零部件 —— 这一幕,正是京津冀产业链协同的生动缩影。“我们的研发团队在北京,生产基地在雄安,需要大量‘懂技术、能实操’的技能人才。” 企业负责人告诉调研队,目前车间里的技术工人,有 30% 来自河北本地职业院校,但 “能熟练操作智能设备的不足一半”。

调研队随后走访了产业园内 15 家企业,涵盖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梳理出 “北京研发 - 河北生产”“北京设计 - 河北组装” 等 3 种协同模式。在某电商直播企业,队员们还发现了 “京津冀协同” 的新场景:主播在雄安直播间推荐的白洋淀特产,由北京的供应链基地发货,天津的物流企业配送,“整个链条需要电商运营、物流管理、产品设计等多类人才,河北本地人才供给还存在缺口”。

“从产业园的调研来看,河北在京津冀产业链中,正从‘简单生产’向‘价值创造’转型,这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升级。” 队长刘浩宇说。调研队还对比了河北高校专业设置,发现 “智能装备运维”“跨境电商” 等专业开设不足,“我们会在报告中建议,高校应结合产业链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职业院校可借鉴德国‘双元制’,加强实训设备投入”。

目前,调研队已收集问卷 1000 余份、企业数据 50 余组,完成深度访谈 50 余人次,后续将形成 3 万字的《直播电商背景下河北大学生就业优化策略研究报告》,并制作 “产业调研”“乡村非遗” 主题图片展。“我们希望通过调研,为河北产业转型与人才适配贡献青春智慧,也让更多人看到雄安新区的发展活力,看到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新机遇。” 刘浩宇说。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