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誉楼总裁张建港:以自营模式及供应链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09 10:02:16 编辑:拓

本网9月9日讯 当前,随着信息和AI时代的冲击,传统商业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在实体零售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深耕河北县域市场的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誉楼”)以其独特的自营模式和持续的供应链改革,完成了反算法破局,实现逆势增长。这家于1984年从河北沧州黄骅起家的企业,如今已成为拥有43家门店和近4万名员工的综合型服务平台,2024年,其营业收入239.65亿元,在业内排名也从44位持续攀升至前30位。

40余年深耕县域市场,实现业绩逆势增长

在存量经济时代,一、二线城市的高增长周期已经结束,而广阔的县域市场已成为中国百货零售业的新蓝海和品质平权的主战场。自成立以来,信誉楼就坚持深耕县域市场,将县域市场构建成为品牌稳固的大本营。

2024年,其营业收入239.65亿元,在此基础上,信誉楼延续良好势头,2025年上半年营收136.5亿,增幅9.7%,净利润增幅62.87%,连续第六年保持高速稳健增长态势,成为“网购时代”实体零售承压背景下少见的逆周期增长企业。2024年,信誉楼有5家门店销售达到或者超过了10亿,以信誉楼上半年业绩预测,2025年,信誉楼10亿级门店有望增长至7家,这一数据及增长量也充分验证了县域市场的消费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县域消费具备高频、高复购、高集中度等特点,因此,县域零售百货企业也必须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为顾客提供足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面对时代的冲击,信誉楼坚持“视客为友”的理念,“外界总问信誉楼经营的秘诀,老董事长早就给出了答案——‘切实为他人着想’。”信誉楼副总裁许胜利表示。

“‘视客为友’是核心,员工收入不和销售额挂钩,就是减少员工为了多卖商品强行推销,我们不是卖货的,我们是帮助顾客去选择的。我们不仅要为顾客推荐合适的商品,还能够为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为顾客省钱。”许胜利表示。这种利他思维渗透在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正是“追求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理顺了各方关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零售“长跑”之路。

另一方面,信誉楼坚持通过供应链效率与品质管控,优化业态布局,让低线城市的消费者,能够享有与一、二线城市同样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县域市场消费者消费力低下是一个误区,他们一样期待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许胜利表示,伴随县域人民的消费意识、能力、需求的不断释放,如今的县域市场,早已不再是“廉价商品”的倾销地,县域市场绝非“低端代名词”,而是品质平权、消费平级的主战场。

2023年,信誉楼成为星巴克在县域市场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信誉楼连开了4家门店,生意火爆。此外,斐乐、爱步等一线知名品牌也陆续入驻信誉楼,且各门店业绩均呈现持续稳步向好发展态势。

从源头把控品质,供应链升级成破局关键

“对企业来讲,经商,商品是第一位的;对顾客来说,购物,品质是第一位的。”信誉楼总裁张建港表示。过去信誉楼坚持“买地自建”,单店投资动辄数亿元,耗资巨大给企业也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2019年,张建港接任信誉楼总裁,彼时,信誉楼已经在河北、山东、天津三省市拥有35家门店,但是整体呈现“连而不锁”的状态。门店各自对接供应商,供应商需单独对接每家店的打款流程,不仅增加了供货商的工作量,也让企业在与上游议价时丧失了话语权,无法有效发挥集团优势。

张建港敏锐地洞察到信誉楼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资产运营模式深耕几十年,潜在风险很大,且单店柜组“各自为政”的供应链体系,严重拉低了运营效率。为此,张建港带领团队及时调整集团发展战略,转向“轻重并举”,轻重资产结合的转型缓解了运营成本压力的同时,战略转型让企业经营更为良性。

同时,张建港还主持调整企业架构,成立事业部,打破了“割据”僵局。2020年起,信誉楼成立11个垂直商品事业部,集中负责商品采购、供应链管理和专业化运营,形成门店“横向管理”,事业部“纵向管理”的“纵横交互式”管理架构。这一举措将项目进行科学划分和垂直管理,从而打通企业经营堵点,统一、标准化集采,提升企业的商品力和服务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而通过事业部整合,信誉楼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采购网络。在超市生鲜区悬挂着“蔬菜基地溯源图”,河北张北的土豆、山东寿光的蔬菜从田间到货架仅需48小时。与SGS等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品控体系,从验厂、选品到质检全流程把控,信誉楼自有品牌产品占比持续增高,至2024年已达总营业额的8.6%,成为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

目前,信誉楼直采比例已达64%,同时建立了黄骅、晋州两大区域物流中心,总面积11万平方米以上,年配送1700万箱常规商品和10万吨生鲜冷冻品,再以信息化系统(WMS)提升周转效率,缩短生鲜从田间到货架时间,以全链路的有效管理为顾客提供了品质好物。

主动创新,以特色自营模式应对未来变革新挑战

在张建港总裁的领导下,信誉楼持续深化自营模式改革,面对外界环境压力,除改革持续推进外,信誉楼还在建设自有品牌。自营模式的核心特质与国家《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高度契合,其优势是对于产品品质从“起点供应链”到终端销售的全链路把控。目前,信誉楼64%的商品都实现了源头直采、厂家定制或品牌直营,实现了从生产制造到终端零售的直线贯通,减少中间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让利顾客,为顾客带去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为从源头保障商品品质,自2003年起,信誉楼大力推进自有品牌建设,通过OEM模式与生产厂家、原产地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商品定制化。2003年,信誉楼推出了首款自有品牌产品——信誉楼旱碱麦“零添加”面粉,截至目前,该款面粉已成为信誉楼的招牌之一,2024年,该面粉销量超过5200吨。

另一方面,为让顾客从源头吃到安全品质的蔬菜,信誉楼在河北、山东等地租赁了多个农场,定向种植韭菜、油麦菜等蔬菜,目前,信誉楼共建设了约20个合约基地,总占地超9000亩,成功从源头把控商品品质。

据统计,目前信誉楼已成功开发出涵盖食品、百货、珠宝、服装服饰等多个领域的17类自有品牌,还与厂家合作定制了数百种特色商品。对信誉楼而言,自营模式是落实全链路品控的坚实保障。信誉楼坚持“商品源头直采”,将采购环节从传统多级分销模式压缩为“产地—信誉楼”的直连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为顾客提供了“高质低价”的优质商品。同时,通过“从田间到柜台”的品控机制,信誉楼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查摆问题,避免向顾客销售不合格商品。

此外,自营模式也有效激活了产业链活力。目前,信誉楼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供应商已达40余家,其中百余品牌将信誉楼列为首发渠道。同时,自营模式的深度介入特性,赋予了信誉楼对上下游产业链的综合管理能力:向上游,通过规模化采购与长期合作协议,带动合作工厂从“低端代工”向“精品制造”转型;向下游,将消费者需求数据实时反馈至供应链前端,指导供应商精准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对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研究员张明指出:“自营买手培养+文化落地需要长期投入,目前仅沧州、淄博等周边区域有企业尝试模仿,尚未形成规模。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想要复制信誉楼的自营模式仍具备较大的难度。”

面对当前零售行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信誉楼通过持续深化自营模式改革,构建了高效运转的供应链体系,有效打通了企业经营中的关键堵点,显著提升了服务水平与顾客满意度,进而增强了消费意愿、促进了消费增长,在完成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构建了多方共赢的新格局,并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循环。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贯彻商务部‘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要求,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持续发扬信誉楼‘视客为友’的企业文化,继续深耕县域市场,不断提升在地化服务水平,以好产品和好服务回馈大众信赖,做顾客美好生活的同行者。”张建港表示。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