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份家常饭,小餐盒里装着服务大文章

2025-10-20 09:30:23 编辑:拓

“一份家常饭”在售出90万份后再次升级——68款热链餐食,超200种菜品选择,广州局集团公司的这份“成绩单”令人眼前一亮。这已不仅是菜品数量的增加,更是铁路服务理念的实质性转变。作为普通旅客,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高铁上的饭,终于从“将就”变成了“讲究”。

坐上高铁,打开餐盒,热气扑面而来——这是此次升级带给旅客最直接的感受。热链餐食的推广,让“火车上的冷盒饭”成为历史。相比以前的冷链盒饭,热链餐食更好地保留了菜肴的原味和温度,吃起来就像刚出锅的家常菜。这份“热乎”背后,是铁路部门实实在在的投入。热链餐对烹饪时间、配送流程要求更高,需要更精细的调度管理。铁路部门愿意为此投入,体现的是对旅客体验的真正重视。价格也更亲民了。28元的鱼香肉丝、38元的红烧牛腩、48元的精品盒饭,不同价位满足不同需求。旅客们不再需要为了一顿火车餐而“肉疼”,这让长途旅行变得更加轻松。

200多种餐食选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北方的乘客能吃上饺子面条,南方的旅客可以选择煲仔饭,喜欢辣的有点心,口味清淡的有蒸菜。天南地北的味道,都能在这流动的车厢里找到。这种多样化不是漫无目的的“大杂烩”,而是基于对旅客需求的精准把握。铁路部门通过分析销售数据、收集旅客意见,推出了更符合大众口味的菜品。比如新增的“妈妈烧茄子”“外婆红烧肉”等菜品,主打的就是那份熟悉的“家常味”。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来说,有营养均衡的儿童餐;对于老年人,有低盐软烂的老年餐;对于年轻上班族,有快捷便利的商务餐。这种精细化服务,让每个旅客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

这份升级的盒饭,背后是铁路服务意识的整体提升。从过去“有什么吃什么”的供给思维,转变为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的服务思维,这种转变来之不易。铁路部门通过12306APP实现了提前订餐、座位送餐等服务,让旅客动动手指就能吃上热饭。这种数字化服务的融入,让出行体验更加便捷。更重要的是,餐食升级反映了铁路部门对老百姓需求的回应。以前大家吐槽火车餐“贵又难吃”,现在铁路部门用行动作出了改变。这种愿意倾听民意、积极改进的态度,值得点赞。在飞驰的列车上,吃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这不仅是胃的满足,更是旅途中的一份温暖。毕竟,再远的旅途,也应该是舒服的、有温度的。

文/王玮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