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陕西师范大学“步履秦川”实践团队:践行新发展理念,探访秦岭“数智”护绿路

2025-10-21 09:33:42 编辑:拓

本网10月21日讯 为深入学习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聚焦于“创新”与“绿色”在陕西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近期,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履秦川”社会实践团队以“筑牢数智屏障,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深入秦岭北麓,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们探访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基地以及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站点,实地考察并切身感受了数智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与成效。

第一站: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智慧管理的绿色屏障。

团队首站抵达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层峦叠翠,林壑幽深,是陕西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这里,实践团队实地调研了公园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了如何借助大数据平台、红外监测、无人机巡护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森林资源、火险隐患、游客流量等的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数字化手段不仅有效提升了生态保护的精准度和效率,还减轻了人力巡护压力,有效保障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着传统生态保护的工作范式,“数智”力量已日益成为守护这方绿水青山的重要支撑。

第二站: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基地——警钟长鸣的生态红线。

在秦岭违建警示教育基地,团队成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生态保护与法治教育。通过详实的警示展览与深入的现场讲解,成员们系统了解了秦岭北麓违建问题从产生到彻底整治的全过程,深刻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长久危害。基地展示的整治成效,特别是运用卫星遥感、常态化巡查等“技防+人防”手段构建的长效监管机制,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员们认识到,守护绿水青山,不仅需要技术赋能,更需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与生态红线意识,依靠持续而坚实的制度保障筑牢生态安全的底线。

第三站: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数字”守望。

最后一站,团队来到了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秦岭自然保护区明珠”,这里保存着极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据介绍,保护区利用高清摄像头、声音监测设备、物种识别AI算法等技术,对国家级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不间断观测和数据采集。这些海量数据为科研人员分析种群动态、评估保护成效、制定科学保护策略提供了关键支撑,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走出课堂,脚踩秦岭土地,切身感受到了新发展理念在陕西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从终南山的智慧化管护,到违建整治的长效化监管,再到牛背梁的智能化监测,“数智” 技术已成为贯穿秦岭生态保护全流程的关键纽带,显著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佩桦

指导教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宇飞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