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已成为现代娱乐消费新方式,人们会为喜爱的歌手、想去的景区不远万里奔赴当地,体验城市的美食与风景。全国演出市场的带动效应显著,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每1元门票消费可撬动4.8元周边消费,美团数据表明一场时长3小时的演唱会能给周边延伸出72小时的消费链。
湖北凭借“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与百万大学生的青年活力,成为演艺经济的热土。近年来陈奕迅、王心凌、周杰伦等大牌歌手空降荆楚大地献唱,武汉市木兰文化旅游景区、三峡人家景区及襄阳盛世唐城景区持续发力,极大拉升省内消费经济,使得演艺经济成为湖北文旅的“流量引擎”。
政策先行,为“演出经济”保驾护航。良好的演出生态,必然能吸引更多的演出团体及项目落地生花。为促进全市演出市场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打造演艺之都,武汉市发布《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若干措施》,其中鼓励社会各方来武汉进行演出,同时对演出人才、平台、项目进行补贴,简化了演出流程的审批步骤。优秀的管理机制不仅能稳定市场秩序,也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技术支撑,为“演出经济”焕新体验。湖北各热门景区积极探索,利用科技赋能,深度融合了当地文旅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夜游模式。如武汉市通过长江灯光秀、《夜上黄鹤楼》等现代光影技术,将城市文化与科技自然融合,给观众们带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这种创新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让游客们在体验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当地文化的多样性。
深度融合,为“演出经济”延伸产业。湖北积极探索文旅融合项目,创新景区销售形式,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如黄陂区木兰不夜城,它在现有田园综合体和景区的基础上建设而成,有木兰IP的加持和“白+黑”战略,形成了“白天逛花乡、夜游不夜城”的完美组合。白天游客们游览花乡,拍照打卡领略风景,晚上穿梭在木兰不夜城中,体验古代商业街上商贩的叫卖,搭乘夜游船,欣赏打铁花的美景。这种景区既更新了销售形式,又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演唱会的音符终会停止,但文旅经济的共鸣可以持续回荡。当周杰伦的歌声响彻武汉体育中心,当仙人掌音乐节的鼓点震动黄陂大地,当木兰不夜城的灯火点亮夜空、古风演艺唤醒文化记忆,湖北正以 “演艺经济” 为支点,撬动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梅东骋)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