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8月7日讯 指尖流沙难驻,支教时光匆匆。华北电力大学“‘童’心筑梦,‘阜’见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与河北省阜平县凹里村希望小学携手举办的“情暖童心”暑期实践活动正式画上圆满句号。这是一场以传播科学文化思想为帆、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舵、以助力乡村振兴为航的实践旅程。这场双向奔赴的心灵对话,为实践队员和孩子们在这个盛夏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与乐趣。
从启迪智慧的科学探索,到滋养心灵的艺术熏陶,再到传承文化的实践互动,最后以童声合唱结尾,这一系列为孩子们量身设计的活动,既包含知识的探索与传递,又充满趣味的互动体验,共同构成了一段让孩子们深度参与的学习旅程。
图1 实践队员抵达凹里村
以科普引导实践,用践行磨砺学识。实验开始之前,实践队员们向孩子们讲述天文地理海洋知识,用来吸引孩子们对于实验兴趣。实践队成员提前备好实验材料,随后根据现实状况安排了一系列科学小实验,例如亲手制作的太阳能卫星模型、地月模型等天文模型与电动马达船等科技产物。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虽然碰到了许多困难,但实践队员们的指导一步步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他们领悟到了科学的奥秘,体悟实践的乐趣。
图2 实践队员们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
以艺术培育美德,用关爱播撒阳光。从乐趣横生的手工课程,到陶冶心性的阅读课程,再到创意连绵的美术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孩子们的灵魂变得更为鲜活而丰富,心底的小世界也因此愈发充盈与明亮。实践队员们的耐心教学和细心关怀,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美化他们心灵,培育优良品格,让善良、乐观、奉献等精神思想根植在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
图3 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做团扇
以实践传承文化,用温情种植情怀。诵读优美的古典诗词、绘制精美的手工团扇、制作个性的手工书签和五星红旗等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那些承载着岁月温度的传统技艺,正以生动鲜活的姿态,与乡村少年的生命历程碰撞出共鸣的火花。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同捧读诗书、协作完成手工作品、共绘斑斓画卷,在日常相处的点滴温情中,彼此的心灵悄然交融、相互滋养。
图4 孩子们展示制作的团扇
以童声照映童趣,用爱意播撒希望。“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谱上简单灵动的音符,课堂上轻柔有趣的手势,合唱中整齐稚嫩的童声,这些共同构成了一幅温馨动人的夏日童趣画卷。孩子们演唱的《虫儿飞》伴随着灵动的手势舞,清澈的歌声像山间流淌的溪泉,在教室里轻轻回荡。那一刻,音乐成为了最温暖的纽带,将一颗颗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空气中消散,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快乐的笑容。这一刻,动人的旋律和灵动的舞蹈共同滋养他们的心灵,将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悄然的播撒在孩子们的心房。
图5 孩子们一起合唱
“世上的每一次拥抱都以松手告终,就像每一次遇见都已告别为结局。”也恰是如此,最后实践队员们与孩子们相拥而别。从初见时的好奇尚异,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虽然离别的瞬间令人伤感,但这期间的点滴相处共同谱写了一曲轻松欢快的乐曲,响彻了这一整个夏天,这也将永久回响在每一位实践队员和孩子们心中。离别的脚步终要迈出,但那些一起读书、一起游戏、探索世界的瞬间,早已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与陪伴的种子,静待未来绽放。在未来,实践队员们也将把爱与奉献的火种传递下去,为教育均衡和乡村振兴照亮前方道路。
撰稿人:王鑫
免责声明:此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如有侵权或其他异议,请联系15632383416,我们将尽快处理。